好文留存(二):看真迹

今天在微博上看了丁筱老师关于看原作的一篇文章,非常精彩,赶紧摘抄下来留存:

“近距离看了一下午真迹,有几条心得可以分享:

一、再高清的相机都不能替代近距离看真迹。原作真迹里最重要的就是“呼吸”感,一呼一吸里体会古人是活人不是死人。书画不等于“视觉+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察其用笔理解当时的心理活动、身心状态乃至思维习惯、思想结构——换言之,要从眼睛看到心里。包括拓本,虽然是二次再现,比较手拓和印刷品而言,还是有差别。而相机(包括相机放大)、高清复制品、印刷品某种程度上都是原作的“失真”。

二、原作的节奏是体会笔法的关窍。真迹里动作的精微、墨色的细微变化,都是体会笔法的关键,而其他再好的高清复制品对体会节奏都有阻碍。

三、尽量捕捉作品的所有信息。博物馆的展览一般都展出局部(多为册页手卷不能展开那种),如果有条件看朋友的收藏,或者去拍卖会上调真迹来看,尽量要看全貌。整体地理解原作才能理解气息的流动,包括装池、题跋、印章,有条件上手感受纸张质感当然最好(一般不允许),但可以根据笔迹效果反推,这对理解作品的整体信息有帮助。而今天多数都是在没有掌握整体信息之前就下手去写,并未反复揣摩,所获实在有限。更为荒腔走板的是,在信息没有收集之前就“臆测”古人的书写状态,并侈言“创新”,与原作境界相距何啻千里。

四、看任何一件作品都要放进整体序列里理解。每件作品的风格形成,不是孤立存在的。早期如何演变为中期、再成为成熟作品,不是突如其来,要从其整体序列里判断这件作品的前后关联,才不会孤立理解其“风格”和“特征”。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017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