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效应”和“登门槛效应”
✨拆屋效应,是指先提出很大的、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接着再提出比较小的、对方能接受的要求,从而达到目的的现象。
可能单纯说理论,大家也是一头雾水。那咱举个例子,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先出一个低价再往上加,但如果我们是卖家一般都是先标个高价再往下减。
这里面有个共同点,就是先提出一个对方比较难以接受的要求,然后再慢慢降低,这样对方心理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目的也更容易达成。
拆屋效应来源于鲁迅先生的一段文字。在《无声的中国》中,他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先生文中的“开天窗”就是指要达到的目的,拆掉屋顶就是指提出高要求。
那么和心理层面的分析就来啦
从心理层面分析,拆屋效应之所以能够实现实际效果,是因为当不合理的高要求出现时,对方会立刻去权衡得失,然后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做最坏的打算。
这个时候如果有更合理的方案出现时,对方为了防止更难以接受的情况出现,也会做出适当的妥协。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可以来类推,为了维持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好形象,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人们通常不好意思连续拒绝他人的请求,何况是比第一个要求更低的要求。
拆屋效应是非常有效的谈判策略。 日常相处中,也可以尝试哟
那么有一个小重点来啦:前面我们才说过手机问题,那怎么用拆屋效应来解决手机使用守则制定问题呢?
当然,为了能达到目的,需要找对时机,再接着给对方台阶下,给出一个更容易让对方接受的条件,这样谈判会更顺利。
拿手机使用守则制定为例:
孩子现在每天玩手机6个小时,我希望孩子一天只玩2个小时。
我会先要求孩子一个小时都不能玩,孩子会拒绝、抵触,甚至激烈反抗。
这时我为了考虑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压力大需要发泄,再讨价还价,达到我的目的——2小时。
当然,我们是希望孩子可以自己制定手机使用守则的。如果一开始我们的孩子就将使用时间规定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我们就不用花这种小心思了。
为了让大家对拆屋效应的认知更加清晰,我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比如,做了很多坏事的坏人做了一件好事,人们往往觉得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比如,恶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如,人们对比较弱势的人总是更照顾些,如果TA们能稍微坚强些就会欣喜不已。
比较极端的例子还有,比如在一些家庭里面,面对伴侣的多次出轨仍忍气吞声、一味求和的人,也许TA们心中对伴侣的期待是只要不再出轨,好好过日子,那就是很好、很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
那我们再来看看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为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拆屋效应其实可以和登门槛效应结合使用。
拆屋效应是从人们很难接受的高要求提起,再往下降低要求,让人们不得不妥协,最终达到目的。
登门槛效应则是从人们最容易接受的小要求提起,再逐渐往上提高要求,让人们心理有缓冲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目的。
大家仔细品,上面这两个效应是不是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呢?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性格、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哪种心理策略,活学活用。
同时,如果有人对我们使用这些心理策略,也要懂得识别,合理拒绝,不要让自己陷于过于被动的地位。
当然,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偶尔使用小技巧无伤大雅,但不能步步是技巧,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真心和爱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