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两晋悲歌》:永嘉之乱(一)

我是一个拆书匠

盛世与末世的落差,本质都是人才的差距

五胡乱华的上半场,除了第一棒的匈奴屠各外,并非在塞北盘桓强大上百年的鲜卑,而是由羯族和氐族引导的。

永嘉元年九月,司马越将司马睿调到了扬州。司马睿的主心骨是王导,同样是出身高门琅邪王家,非常厉害,王阳明就是出自琅邪王家。

战国时期的王翦就是这个大家的名人之一。王翦的孙辈王离的玄孙王吉给子孙们留下了“言宜慢,心宜善”的六字真言。给霍光废了的刘贺写过《奏疏戒昌邑王》,是高浓度总结的家训,为家族的兴旺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到了两晋时代,有三王名头最盛:王导、王敦、王衍。王衍家世好、才貌俊秀、能说会道。两晋时期不乏有这些品质的人,但是三条全占了的,还真不算多。王衍早年一直在家清谈说玄,魏晋时期大家最爱干的事儿嘛。然而父亲死后很快他就败光了家产,不得不去当官了。人生有时就是这么不公平。

他非常有政治眼光,三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贾谧,一个嫁给了司马遹,一个嫁给了另一个顶级士族裴家。这也就是说在皇族、外戚、门阀三方分别下注。狡兔三窟的他在早期的权利博弈中存活下来。

他的眼光非常毒辣,在八王之乱的后面几个阶段里,没有盲目投票,而是最终选中了司马越,成为了血脉上并不是完全正统的司马越的政治名片。

王衍担任官位的时候很少办公,喜欢清谈,又因为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地左右了当时的风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晋在八王之乱把兵给打没了之后,为什么就没有那种源源不断再造的能力了。就是因为王衍主导的魏晋风气喜欢空谈,不干实事,出不了像诸葛亮那种十项全能的英雄人物,所以国家机器其实是很羸弱的状态。

司马越是一个军事素养极差的阴谋家,王衍是个只顾着巩固权势的伪君子。他请求司马越让弟弟王澄和王敦分别到荆州和青州去,转头就对他们说现在天下大乱,荆州和青州都是割据的好地方,叫他们见机行事。

如此的一个国家、朝代,还有什么希望?

公元307年,三百年剧本框架的奠基元年

江东有一个叫做陈敏的人意图割据,结果最后被杀了。陈敏死后,司马越立刻就派司马睿和王导组合去镇江东。谁也没有意料到这一步委派在日后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这是永嘉元年307年发生的事儿。司马睿相当于为汉族文明保留了火种,有了这个缓冲,也在三百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民族大融合。北边,司马虓暴毙,司马腾被遣去镇守司马虓原来镇守的邺城。这对司马腾来说是件好事儿,因为他原来镇守的并州已经被刘渊打得很痛苦。

司马腾常常搬来东北鲜卑作为外援,与刘渊对战。整体上来说五胡乱华的前期就是匈奴与鲜卑的对抗。

中山刘舆建言让弟弟,就是那个和并州豪族有姻亲的刘琨去镇守并州。司马越手里头没什么兵了,就给了刘琨一个头衔,虚职,然后就把他放去了并州。就像刘秀冒险河北一样,刘琨也是凭着人际网和能力坐稳了太原,成为了刘渊的眼中钉。

这个时候,每天有很多人来投奔刘琨,但是也有很多人走掉。这时的刘琨已经算门阀里面精神面貌良好的一个了,但是仍然逃不掉骄奢淫逸的作风,因为整个大环境如此,只能说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了。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106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