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书评

作者简介:墨砚,作品《墨砚书评》《墨砚散文》

简介:《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虚构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 期。

作品荣誉:1994年,改编自该小说的同名 剧情片《活着》上映,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1998年7月,《活着》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作者:余华,23 岁时发布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 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以上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

书评:一次偶然,我接触到了活着这本书,看到了需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这本书叫活着,其实里面充满了死别;

          看完这本书励志了 三天。

          我不禁对这本书产生兴趣,到底什么样的书才能让作者有这样的感触,于是我在一家书店里买了这本书。

          先前也对余华老师的作品略有接触,他的笔下充满了讽刺,这次怀着忐忑的心读余华老师的活着。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

          虽然《活着》是一本小说,但这本书里却反映这大部分人的生活,在现实中有许多人像徐福贵一样,苦难过后又是新的苦难,而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努力就如竹篮打水般一场空。

          而在书里,有庆的死讽刺了人巴结权贵而不顾人民的死活,他带着善意来,医生却当做草芥般对待。

          初看这本书我痛恨富贵,富贵年少逛青楼拜光家业,富贵为供儿子上学将女儿当做商品一样买卖,这对于 21 世纪的人来说,这种行为不但不能让人接受还令人痛恨,可在当时还是有些无奈。

          相信大家都想过一个问题:“活着,我们为什么要活着,人终有一死,我们什么都带不走,也什么都带不来,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 任何事物之外的事物活着”

          希望本篇书评对大家有帮助。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227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