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告别

青青竹  单位刊物

原题:你虽离开,爱留下来

悦读吧同伴读书会讨论整理

悦读吧主持留念

正文:

云:

从一个读者的层面去解读《去年的树》。但凡优秀的作品总给予人无限的想象和解读空间。

我又在想,作家新美南吉在创作这篇童话时,为什么会选择一只鸟对一棵树的追寻。

而古民族有对树的崇拜,古人也常以鸟自喻。

以此想象开去,这篇童话也许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即关于人生的生命的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寻。

或者新美南吉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的讲述告诉人们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

只要心存希望,不惧寻觅,坚守心的方向,人生也在寻找的过程中彰显意义!

峰:

再看第八课《去年的树》,很多年前有修改意见,但一直没改。教材用的译文是孙幼军的,“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课本最后: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2009年长春出版社译本,结尾处是:

小鸟一动不动地盯着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歌。

火苗轻轻地摇摆着,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唱完了歌,小鸟又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苗,后来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对文章而言。一字之差可能影响对文章的解读,一句之差同样如此。

这句话的点睛之笔恰恰在“火苗轻轻地摇摆着,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这句话里,火苗对小鸟做了很动人的回应,这是文章的灵魂,课文里这句话没有。

云:

我在备课《去年的树》时也看到了这样的结局。

新美南吉一生孤苦无爱,人际沟通多隔膜。

大树最后的回应无疑是对小鸟的极大慰籍,更是作家新美南吉一生苦苦追寻的,是自我的心灵慰籍。

也许,新美南吉正是通过这样的创作,对满布缺憾的人生进行着弥补。

虽有忧伤,但淡淡忧伤透着作者关于人生的思考,也正是这种忧伤让我们看到了新美南吉童话别样的美!

也许最后大树的回应温暖了小鸟,也使他的童话更像童话了。

真:

我在看这个课的时候,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来了解新美南吉。

可能时间仓促,把握的不是很准确。

去年的树里,作者把自己对感情的渴望,表现在主人公拥有的,深深的友情中。

分别的不舍,寻找的焦虑,重逢喜悦的美好结局,这也是作者人生经历的折射吧。

故事的结局应该也是一个美好期待。

云:

谈不上指导,只是个人理解。对作品的解读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能从幸福、圆满的角度,给予学生满满的、关于友情的期待何尝不可。

峰:

《去年的树》仅仅“去年”一词里面就蕴含了岁月的味道,光阴的故事。

有着物是人非的境地,恍若隔世的重逢,世者如斯夫的喟叹。

所以趁着你还能唱,他还能听,即便短暂,也能温暖整个曾经……

友情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等到时过境迁,涌到心底的会不会是这样的一声浩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云:

我曾经思考在《去年的树》中贯穿始终的主角是鸟,为什么题目却是“去年的树”(日语翻译里呢?)

其实对鸟来说,树不管以何种形态存在,它都从未离开过。

因为这段记忆已然融入鸟的血液,铭刻于它的记忆

多年之后,鸟必定会如此感叹“去年的树”。朋友、那段记忆于它是哀婉,是不尽的温暖人生的存在。

峰:

如果说《去年的树》是一部电影,那么老狼的《想把我唱给你听》,就是一首近乎完美的主题歌:

想把我唱给你听,装点我的岁月,你的枝丫……

谁能够代替你呢

尽:

高山流水,伯牙绝弦。

佳音易得,知音难觅。

鸟飞南北,阅树无数。

然,

去年的树,最懂小鸟。

小鸟之寻,在于寻心。

虽经挫折,初心不改。

别了,火焰

别了,朋友

别了,知音

爱:

在爱中别离,尤其打动我……

那段时间,经历死别生离,家乡的土地、亲人、朋友陪我度过那段时光……

三年后,我离开,到了新的单位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25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