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君民关系,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下)

荀子非常重视用忠信和公平公正去教化百姓,反对过度使用奖罚,应该以教化为主,适当使用奖罚。他说,君主不重教化而重诛戮,则刑罚繁杂而奸邪难禁;重教化而轻诛戮,则刁民逍遥法外;重诛戮而不重奖赏,则勤勉之人得不到激励;奖罚标准不统一,则百姓疑惑、民风险恶、民心分崩离析。

所以,先王光大礼义以教化百姓,以礼义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忠信待民以关爱百姓,尚贤使能以确定名分高低,再用爵位、服饰、奖赐等来进一步明确和加以强调。

如此,则奸诈邪恶的事就不会发生,偷盗抢劫就不会兴起,接受善的教化而形成的民风就会得到鼓励。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样,大家知道什么事情该做,执行起来就简单了,红线、底线等边界清晰明确,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君主的政令统一、善始善终,符合礼义的行为规范普遍得到彰显和遵循。

所以,古书上说:“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辟之若屮木枝叶必类本。”上行则下效,犹如草木的枝叶一定是从树干上长出来的,什么树就长什么枝叶。

所谓调和实际是通过调节百姓的负担,实现君民利益的合理分配。因此首先要爱护百姓,荀子指出,君主应该根据时节来安排生产,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通过调节使大家都得到公平对待,就像大水一样普遍覆盖,又能顺应不同的地形变化;像爱护初生的婴儿一样爱护百姓,养育他们成长。

在利益分配上,荀子主张先百姓后君主,实际上是先讲生产后谈分配。因此,荀子说,不让百姓得利却要自己收获,不如先让百姓得利再自己收获,这样实际收获会更大;不爱护百姓却要向百姓索取,不如爱护百姓然后再向百姓索取,这样实际功效会更大;先让百姓得利然后自己收获,不如先让百姓得利,自己不求收获,这样实际收获会更大;爱护百姓然后索取,不如爱护百姓却不主动索取,这样实际功效会更大。

先让百姓得利而自己不求收获,爱护百姓却不主动索取,这样的君主可以取天下。先让百姓得利再自己收获,爱护百姓然后再向他们索取,这样的君主可以保社稷;不先让百姓得利却要自己收获,不爱护百姓却要向百姓索取,如果君主这样做,国家就危险了。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27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