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学生解读诗词: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节选)

【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的写景部分。关于张若虚这个人,历史上记载的非常少,而且这个人一生流传下的诗作也只有两首,一首是《代答闺梦还》,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春江花月夜》。而偏偏就是这首诗,让我们这些后人读后连声赞叹,更是被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压倒全唐”。

       那《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一首怎样的诗呢?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的赞誉呢?因为这首诗关乎哲学。张若虚先从写景着笔;然后引申到对生命时空、宇宙起始时间的探讨;最后又联想到天下离人之伤,可以说将风景、道理和感情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而我们学习的这部分只是全诗写景的部分。接下来,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畅游在这春江花月夜之中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滟滟是波光荡漾的样子。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水波倒映着月光,月光随着水波照到千里万里,哪一处春江没有月明呢?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霰是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在这里是说花和树等由于月光照耀,反射出白光,好像身上披了一层银霜。古代的人知识有限,以为霜和雪一样,都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是说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在飞扬。汀是水边平地,小洲的意思。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明月照在花林上像是有如一层雪霰。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也因此看不分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纤尘是微细的灰尘。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江水和天色融合,纯明无暇,唯有一轮皎洁的孤月挂在空中。

       诗的意思我们理解了,初步感受到了这月夜之美。你们知道吗?其实诗人还有很多写作的小心思在里面呢,不然这首诗怎么能有如此高的赞誉呢?一起来看看吧!

        先来说诗题。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看到题目,就让我们想去诗中去探寻那是一个怎样的春江花月夜呢?

      于是诗人开篇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你们发现了吗?这八句,所写景物由大到小,景色是由远及近,先写远处连绵千里的春江之水,再写近处较大的花林,目光所及的飞霜,直至“汀上白沙看不见”。写景的最后一句笔墨逐渐凝聚在了一轮孤月上。你们说,诗人的心思妙不妙呢?诗人写完景后,还写了人生的哲理和人间的离愁,可以说全篇值得探究的地方非常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查找资料来了解哦!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292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