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 笃行致远——研修总结二

二、耿文超老师:用心做明师,潜心育桃李——名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耿校长一上来,就给我们来一份实实在在的“大礼”,介绍了王安顺老师,一位正在办理退休手续的老教师送给大家的教师成长三途径:听专家报告、读教育名著、写专业文章。

王安顺老师在文章中回顾自己从教生涯,感受最深的有二点,我摘录在这里。因为我真切的感受到,他深深的触动了我心底那点小火焰。

一是双生长——专业成长、精神成长。专业成长能让咱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站上更高讲台,而一个教师的胸襟、格局、境界决定自己能走多高、多远。专业技能提升能使咱教师超前一步,思想引领却能使咱教师跨越一个层级。

二是双成长——教学技能成长、教科研素养成长。刚参加工作几年,通过师徒结对、观议课、集体教研、公开课,自己的教学技能会有大幅度提升,也会获得一些教学方面荣誉,这是咱教师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成长。第二次成长指的是咱教师通过读书、撰写论文、搞课题研究、出专著等,把自己实践提炼、概括出来,即在教科研方面的成长。

听专家报告经验:核心做法可提炼为:三栏速记笔记+创造性整理笔记+多种途径分享收获+二次习+行动清单。即学习→思考→行动→改变。

读书经验:五种读书方法提到了重要的书、难懂的书、普通的书、经典的书、理论书的阅读方法。还有四种另类读书法,读后送人法、一书多购法、分享内化法、碎片化主题阅读法。真的是招招有用,招招致“命”。

写作经:电子读书笔记和“红顺视点”的形式记录下来。

我也喜欢用简书APP写点东西,虽然精彩的不多,但也写了大约29.4万字的短小文章。这些文章的书写,对我后续其他类别的书写有很重要的训练作用。

(一)明术

1.规划。建议我们用SWOT四位分析法,寻找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到对自己知根知底。特别是针对自己的“名”,要定位好自我发展、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耿校长和我们一起分析了他的齐鲁名师工作室目标,我发现耿校长的名师工作室设计和我带领的物理名师工作室目标基本一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特别是对课题研究方面,我给我们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就是要聚焦小问题、真问题,解决难点、痛点、困惑点和顽固点,这与耿校长工作室的找准教学过程中的真问题、实问题、难问题基本吻合。规划方向也是基本相同: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秉承“专业引领、辐射带动、共同发展”的宗旨,以科研课题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读书为媒介,以活动交流为载体,形成一个融合引领性、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专业团队。

关于考核评价,我们做的不够,没有细化考核细则。耿校长从常规管理、辐射带动、成果业绩、特色工作四个维度考核,我认为非常实用,我决定照搬使用,希望耿校长同意。交流方面提出了区域和跨区域、学科和跨学科、线上线下、实地访问考察四种形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读书。耿校长更希望我们跨学科阅读。这样的阅读习惯可以带来视域的拓展、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路径的选择、高度的提升……特别提出六大阅读类别:自然科学类、哲学社科类、心理学类、数理类、管理经济学类、教育教学类。我已经在积极阅读其中的四类图书,但对数理类和管理经济学类关注不够,还需及时补充阅读。

我被这段话深深感动:“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陈平原”

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有不满,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说的真好,难道,我们不是这样吗?

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

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

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

我非常赞同,我也努力践行我的需求,丰富我的经验,在践行反思中蹒跚前行。

耿校长的每天“五个一”工程太实用,也太现实,我很喜欢,我想试一试。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对此深信不疑。

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英)培根

我感觉,耿校长给我们的这些名言警句,就够我们消耗好一阵子。

教师专业成长到一定程度,必须借助理论学习,寻求理论的滋养,方能实现专业的持续进步。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包括优秀教师,轻视理论甚至无视理论,没有理论的思维积累,许多很有价值的实践探索无法概念化、结构化和逻辑化,也就无法基于实践建构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思想体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瑾瑜教授

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约翰·杜威

这样的警句,放在现在这个时代,真得是太“应景”了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不过如此:研究有问题,问题带来学习,学习使人思考思考促进变革,变革才能发展。

关于课题的选题,课题名称及其描述这两个方面,使我对课题的前期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真如名字就成功了一半,对课题名称的解读就能搞定大部分课题的研究工作。对我这个在研的淄博市“十四五”规划课题题目的解读工作,还得继续深入的思考

(二)明理

1.耿校长从高考改革,试题命制开始谈起。特别提出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命题转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试题要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特别是2022年高考数学题的问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的解读,让我们真切认识到了现在高考命题的巨大变化。设置现实情境发挥育人作用,加强教考衔接发挥引导作用。今年的数学试卷还创新试题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教学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多选题的设计上,进一步增强选项的灵活性,突出对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考查。在填空题的答案设计上,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直观想象等素养作了深入的考查。首先是加强思维品质考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其次是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的选拔性。试卷设置了综合性的问题和较为复杂的情境,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

等等这些变化,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不得不让我们进行教育的变革,传统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育的发展需求,必须深刻认识到深度学习,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2.课堂的变革,要从引起思维开始。理清概念,建立联系,总结规律,注意同化和顺应。知识点的具体就越容易引起记忆和理解,这就是情境的重要性。知识的迁移需要情境化水平和抽象概括程度。耿校长特别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思维的构建,从问题的整合,到认知冲突,再到思维显性。文科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出知识点,建议绘制知识图谱;理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可视化的思维图。思维的可视化研究,我也对此特别感兴趣,这或许是认识到思维重要性的表现。

3.教学策略的使用,要注意目标导向、前置预习、总结反思、提问点评。

4.评价方式探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增值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第三方评价、专业诊断工具等;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明道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道德经》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威廉·詹姆斯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1.唐僧的经典三句。

唐僧每次都这样介绍自己:

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

这3句话包含了每人都要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我是谁?(定位)我从哪里来?(不忘本)要到哪里去?(信念和方向)

其实,看《西游记》我最烦的就是唐僧的唠唠叨叨,总是这三句,一点创新都没有。今天耿校长的解读,让我真的明白,这三句话能回答好,工作就一定没有了问题。汗颜啊,不胜其烦的寥寥三句话,竟然这样有哲理,真的受教了。

2.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作用。要把爱根植在教育的全过程,唯有爱的星空可以永恒。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435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