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摘记

威廉.津瑟,作家、编辑兼教师。他从《纽约先驱论坛报》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长久以来一直是美国领军杂志的撰稿人。他撰写的17本书包括:《写而学》、《米切尔与拉夫》、《春训》、《美国地理名胜》、《耳熟能详:美国伟大的歌手与他们的歌曲》,以及新作《写自己的人生》等。20世纪7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任布兰福德学院院长。目前在家乡纽约市新学院以及歌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任教。

交往——写作是一件艰难而孤独的差事,很少字如泉涌……假如你的工作是每天写作,你就该像其他工作一样,学会完成每天的写作……专业作家是孤独的劳作者,他们很少见其他作家——嗯嗯,这个不错,把这个当成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去完成,这样才能一直写下去。孤独从来都如影随形,不管写作还是别的什么,都一样。人们的悲喜既然并不相通,也许文字就是最好的交流。

简洁——简洁,再简洁。梭罗就是这样提醒大家的。没有哪位美国作家像梭罗那样持之以恒地践行其布道。翻开《瓦尔登湖》的任何一页,你都能发现有人用简明质朴、有条有理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感悟——这个真的需要好好检讨,我写东西常常罗里吧嗦,颇有凑字数的嫌疑。现在想想,大可不必。废话文学尽管也是文学,但是废话,不如删了它。

赘语——与赘语作斗争就像同杂草作斗争一样,作者总是稍稍滞后……我可以继续从各行各业引出例证——每个行业都有不断增长的行话库,它们扬起尘埃,迷住大众的眼睛——简单明了就很好,多一个字哪怕多一个标点都不行。

风格——你只会寻觅花哨的比喻、华丽不实的形容词,就好像“风格”是什么能在风格店买到的东西,是可以用装饰漆那鲜亮的颜色装饰词语的东西……写作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做你自己……你想到你写的文章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不然就不会显得重要。你想到文章印出来有多么庄严。你想到那么多人阅读你的文章。你想到文章必须具有重重的权威性。你想到文章的风格必须炫目。怪不得你会浑身发紧:你在忙于想着自己甚至还未开始的文章写完之后所要承担的巨大责任。而你发誓要对这一任务称职,于是四处找大词,找那些如果你不是想刻意给人突出印象就根本想不到的词,并且一头栽进去……前几段的问题不只是缺乏人情味和浮夸华丽,而是根本就没说什么,只是刻意地要写出一个花哨的前言……好作家在字里行间是看得见的——完了,这些毛病貌似我都有,必须改掉,诚实的做自己。

读者——你写作主要是取悦自己,如果你写起来感到一种享受,你也会给值得为之写作的读者带来快乐……既然风格就是你是谁,你只需要忠实于自己,这样就会发现自己的风格逐渐从日积月累的赘语和瓦砾下冒出来,每天变得更具特色……但是不论在什么年龄,写作时都要做你自己……不向读者叩头或讨好任何人。当这样的作家需要勇气——首先,我自己读来觉得舒服,这是真理。如果自己都觉得别扭,凭什么盼着读者能喜欢呢?

词语——写作中的比赛不是看快,而是看独创性。养成习惯,不但要读今天作家写的,还要读前辈大师从前所写的……还要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

这样的时代考验人的灵魂。

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考验人啊!

这是考验人的时代,考验的是灵魂。

这是关乎灵魂的,是考验人的时代。

好的散文作家必须是半个诗人,总是听自己所写的。

记住,词语是你所拥有的唯一工具。学会有独创性地、谨慎地用词。同时也要记住:有人在那儿倾听——好,记住了。如果没有别人在那里,至少还有自己。最重要是先过了自己这一关。

统一性——要写好的唯一办法就是强迫自己保证每天都写……统一性是好的写作的保障。所以首先要明了各个部分的统一性问题。统一性不仅能避免读者晕头转向、误入歧途,还能满足读者潜意识中渴望秩序的需求,保证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人称代词、时态、语气……写作前问自己几个基本问题。例如:我要以什么身份面对读者?我要用什么人称和时态?我要用什么文体?我对材料采取什么态度?我要写多少?我要强调的唯一要点是什么……一个人追逐一条鲸鱼。每一个写作计划在开始前都必须缩减。因此,往小里想。首先确定题材中的哪一角是你想啃掉的,然后全力以赴,仅止于此。这也是精力与士气的问题。庞大的写作计划会耗尽你的热情——宁可以小见大,也不要假大空。尤其不切实际给自己定下庞大的写作计划,那确实会耗尽热情。

开头与结尾——文章中最重要的句子是第一句。开头应该多长?一段还是两段?四段还是五段?不有现成的答案。有一些开头只用几句鱼饵就巧妙地钩住读者另一些则慢悠悠地走上几页,形成缓慢但稳定的引力……当你准备好停止之时,停止——万事开头难,何况写作呢?这第一句有没有在文字的大海里泛起浪花?还是掉进去一下子消失了?所以,必须反复推敲。

零零碎碎——动词是你所有工具中最重要的。动词推进句子,给句子以动力。多数副词是不需要的。多数形容词也是不需要的。让形容词起到需要起的作用。好的写作精练而自信。好作家当中,短句为主。不要用感叹号,除非你必须要造出某种效果来。冒号看起来比分号更陈旧,其许多功能已经被破折号所取代。忘掉竞争,按照自己的步调走,你唯一的竞赛是同你自己比——虽然听上去确实零零碎碎,但又确实很重要。哪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尤其是黑体字这句话,我就理解为:超越昨天的自己。

作为文学的非虚构写作——最终每一位作家都必须遵循自己感到最惬意的路径——也许这条路径就是自己的风格。

写人:访谈——绝不要让任何自己不明之事出笼入世——于是,我们要不断学习,与笔下的主人公一起成长。

写地点:游记——虽然梭罗只出城一英里,却写了美国人所能写出的最丰富的一本游记《瓦尔登湖》。最后,无论如何,给地点带来生机的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赋予地点性格——就不要纠结自己是不是也要拿一个斧子走进森林了,如果愿意,何处都是我们的瓦尔登湖。

写给自己:回忆录——要写好回忆录,你必须成为自己生活的编辑,赋予散落四处、半遗忘的事件以叙事结构与组织思路——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作者,读者,编辑。

科学与技术——打破迷信,写作只是另一种科学家传播知识的方式——说到科学与技术,总是觉得很遥远,但是当我们把那看作一种传播知识的方式,也许,就简单许多。

商务写作:工作中的写作——记住:“自我”是所有故事中最有趣的因素——挺好。“自我”的人遍地都是,我就是自我。

体育——这些就是你在写体育的过程中所要寻找的价值:人与地点,时间与转变。要多去田径场、赛马训练场、体育场以及冰球馆。仔细观察,深度采访,倾听老手,反思变化。要好好写——其实作者的意思也许是让我们到处走走转转,总有一些触动我们心灵的地点。

写艺术:评论家与专栏作家——但真正的风趣罕见,正如射出去一支带刺的弓箭,会有一千支落在弓箭手的脚下。不要透露太多的情节。恰到好处地告诉读者,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故事,但不要告诉太多,不然会扼杀读者的兴致——是呢,风趣是有魔力的。难就难在一个恰到好处。太少不行,太多也不行。

幽默——幽默是非虚构作者的秘密武器。其之所以秘密,是因为很少有作家意识到幽默常常是他们最好的工具,而且有时是阐述重要观点的唯一工具。专门刊发美发文章的杂志:脖子以上的人生,但不包括大脑——幽默是个好东西,要能有几吨该多好。

自己的声音——写作是每个人个性的表达,我们一旦遇上什么,便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同样,通过知道省略什么,我们会收获很多,比如套话。假如作者生活于幸福的无知之中,不知道套话是死亡之吻,假如他翻遍每一块石头并不遗余力地使用套话,我们可以推断,他缺乏把握语言新鲜感的天赋。追求你自己传统中那些无法取代的风格吧。拥抱它,它就可能引你走向生动与雄辩——套话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或者听上去有些恐怖,但,就像网上的梗,那些流行的话,试想,有一天,我们所有人都说同样的话,我们的声音该是怎样的沙哑。

愉悦、恐惧与信心——作者在写作之时必须使自己充满活力,其程度不亚于演员、舞者、画家以及音乐家。你也需要打开开关。没人会为你打开它。生存是戏法。写得有趣的作家一般都是那些保持了自己的趣味的人们。这几乎是当作家的全部要点——哈哈哈,先狂笑几声,证明此刻我是愉悦的。不然哪来的力气码字呢,这大概是个体力活。

终稿的严酷性——写作与性格相关联。如果你的价值观可靠,你的文章也就可靠。这都始于意图。想清楚你想做什么,想如何做,以人性与人格来寻找自己的方法,完成文章的写作。在这之后,你的文章才有卖点——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做你自己,独一无二。不完美,但真实。

作者的抉择——对于任何文章的写作来说,最难的抉择是如何开头。开头必须用引人入胜的想法抓住读者,然后每一段都要牢牢地保持读者的兴趣,逐渐增加信息量。作为非虚构作家,你必须登上飞机。如果有题材使你感兴趣,要抓住不放,假使在另一个镇、另一个洲或者另一个国家,都要去。题材不会主动来找你。先决定你自己想做什么,然后下定决心去做,最后去完成它——换言之,以终为始。确定你要表达什么,就从那里开始。

写家史及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最悲哀的一句话是“我真希望问过母亲那件事”。或者父亲,或者祖母,或者祖父。每一位父母都知道,我们的孩子对我们令人惊叹的人生并不像我们那样感到惊叹。只有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第一次感到自己不断增长的年龄所带来的刺痛——才突然想更多地了解自己家族的传统以及所有积累的轶事和传说。记住:你最大的故事常与其重要性有关,而非题材——不是你在某个场合做了什么,而是那个场合如何影响了你,如何将你塑造成后来的你——的确是最悲哀的一句话,当我们想知道什么的时候,却发现我们根本没问过。当我们想问的时候,却没有了机会。那么,我们是怎样成为后来的我们的呢?这是个问题,就像写家史及回忆录一样,很难。但要是下了笔,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可以。

尽力写好——一个好编辑带给作品的是作者已推动许久的客观眼光,编辑改进文稿的方法也是无止境的:修剪,构形,使文字清晰,调整几百处时态、代词、地点与语气的不统一之处,注意所有可能引起歧义的句子,将拖沓的长句分成短句,在作者误入歧途时将其引回到主路上,在作者因忽视连接词而丢失读者的地方牵线搭桥,对判断与品位问题发出质疑。编辑之手还必须是隐形的。无论他用自己的词语增加了什么,都不应该听起来像编辑词语,而是像作者自己的词语。好编辑最喜欢的就是他几乎无须触碰的作品。差编辑老是想修补别人的作品,以忙碌来证明自己没有忘记语法和用词的细枝末节。作者与编辑的理想关系应该是一种商谈与信任的关系……我惊叹于他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的优雅,他回答说:“我总在想,看台上至少有一个人从未看过我打球,我不想让他失望。”——幸好我不是编辑,我是说,我做不了编辑,我就是那种老是想修补别人作品的。不是因为我写得多好,而是改学生文章改习惯了。好吧,我要像作者郑重道歉。我喜欢他那种毫不费力的感觉,更喜欢他的回答,所以,偷偷拿过来为我所用:“我总在想,至少有一个读者从未看过我的文章,我不想让他失望。”

翻了一本书,文字冲走了时光,也冲淡了忧伤……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49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