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的原始含义
国学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建立起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改造,生活中的诸多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古中国,就已有佩戴戒指的历史记载。原始时期先民们的骨质、石质、角质等古朴材质的指环与其他众多古老的装饰物都是古人类智慧的结是。直到今天,戒指成了男女婚恋的信物。在这中间的几千年的漫长时间里,中国的或指的文化内涵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戒指”的命名含义。中国人对于物品的命名向来是极为讲究的。戴于指上的环状物为什么叫作“戒指”?
“戒指”,文字表面的意思为戒于指上。“戒”字含有禁戒之意,也就是说,戒指可能是用以起警诫、起禁戒作用的标志物。因此,在古代最先起源的戒指,作为炫耀富贵美好装饰品的可能性不大,用于男女之间的情爱纪念可能性也不大。
其实,戒指在中国古代的宫廷,的确是一种禁戒或戒止的标志。戒指用于当时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佩戴,用以记事。那么所记何事呢?
当后宫女子被皇上选中侍寝,宦官就记下其被君王临幸的日期,并在其右手上戴一枚银戒指作为记号。当后妃有了身孕或其他情况不能接近君王时,宦官就为其戴一枚金戒指于左手上,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如此,戒指成为宫廷中后妃用以避忌的特殊标记。后妃将金指环套在左手,以示戒身;平时则用银指环套在右手。
戒指传到民间,去其在皇宫之中的本义,而作为配饰。久之便成了一种的独特风气。当然,与今天众人熟知的一样。在中国古代,戒指也有作为古代婚礼的聘礼习俗。当今的婚配婚礼习俗就有很多沿袭古代旧制的地方,戒指作为聘礼以表示缔结良缘就是其中的一点。但是,在现代婚宴喜礼之上,新郎新娘互相为对方戴上一枚戒指作为结婚信物的这种做法,则与传统习俗无关。交换戒指的做法其实是来源西方国家的传统。
戒指作为一种主要配饰,却并没有像发饰、腰饰一类有过多繁复的变化。它的形制并没有因为时代变化而产生大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和戒指本身所装饰的部位有关。
戒指戴于手指上,在古代长袍长袖的衣服掩盖下,手指多数会被遮挡住。古代更多的配饰或是处在最明显的头上,或是处在前襟周围,这种饰物的展示性非常的强。男子腰间的佩饰,也让其举手投足间显现出华贵。相比于手指,其他的佩戴位置都比较明显。作为装饰作用的配饰主要目的就在于可视性、可观赏性。因此,中国服饰史上颇显华彩的部分普遍就是发饰、耳饰、颈饰、腰饰等这种外在性、开放性比较明显的饰物,而不是隐藏性比较强的戒指。
这也就是为什么女子的头部装饰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高贵典雅。将贵重的黄金、翡翠等流金溢彩的珠宝做成凤凰、孔雀等各种式样繁多的花样饰品,大量装饰在高大的头顶假髻上。而男子宽衣博带之上更是被精心设计了各式带钩、佩玉。
近代以来,自由恋爱的观念和西方的婚姻文化冲击着国人。戒指真正成了中国人光明正大的婚恋信物。当然,时至今日,戒指也早已经失去了其在宫廷中的原始含义,而是成为一种时尚的饰物,代表着幸福美满的婚恋关系。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