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美,夜太美
千年前那场乱世,比漫长的黑夜更加令人绝望。
一个深秋的夜里,他说:“秋风秋雨秋煞人。”然而面对自己的窘境,他依然不畏艰难,在黑夜中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壮志豪情。
偷茅草的孩童没有激怒他,乱世艰难也没让他愤世嫉俗,反而让他心生怜悯。
他就是杜甫,那个在黑夜中寻找希望、快乐、团圆的杜子美。
米南德曾说:“黑夜给智者带来思想。”
杜甫就是那个在黑夜中行走的智者,用一篇篇不朽的佳作让黑夜不再是恐惧、痛苦、疯狂和死亡的化身。
在他笔下,夜是“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信仰,他坚定地做黑暗中的光。
这是他在带着家人去往下一处能安身立命的地方时,乘舟而下看到的风景,遂有感而发。
全诗写的是当时微风吹拂着细草,一叶扁舟独自飘荡在江上。繁星倒映在广阔无垠的江面上,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这一刻,大自然用它的悲怜和纯洁洗涤着这满目疮痍的世界,于是,他又充满了希望,坚强而勇敢,只要有方向,光明就不会泯灭。
在他眼中,夜路是“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的安宁,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这是他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家人往北走时经历的夜晚。夜深了,他们没有停下,为了生存,他们艰难跋涉。
一路上,幼女饿得“哇哇”大哭,儿子勉强懂事,吃了几个苦涩的李子充饥。天黑路滑,又少衣。一路上野果充饥,树下露宿。
这一切都没有让他屈服,他终于到了好友家,“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故人不嫌弃,黑夜里依旧“张灯启重门。”
一句“张灯启重门”让杜甫内心破受震荡,毕竟在那个时候,能够收留他一家人需要不仅是勇气,更需要实力。
故而,杜甫说故人义薄云天,最后更是一用一句“谁肯定艰难际,豁达露心肝。”表达自己的诚挚的感激之情。
而杜甫在流亡的一年多后,依旧感念故人的恩德,我想这也是他心中希望之火一直不灭的原因之一。
老年时,他终于能奉诏回家了。他独自现在月下,说:“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月亮挂在山间,他说是山吐出了月亮,有种游龙戏珠的感觉。月光照在水面,楼台都明亮了。
月圆人团圆,他在等待团圆,他也真的等到了团圆。有一个四更天,他在故乡,思念亲人,也就是他的弟弟们,情到深处他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后,战乱尚未结束,杜甫又逃往了成都,在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成了他的临时家园。
不用再漂泊了,他欣慰安定,也是此时,夜来风急,吹走了屋顶的茅草,他又留下了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至今读来还朗朗上口,脑海里还是他不畏艰险、不记得失、忧国忧民的豪情。
这就是杜甫,他想普通人人之所想,为民发声。不放肆鲁莽,不随波逐流,他把那些民间疾苦,一一捡起,逐字成诗,留给后人,是警示,也是铭记。
他给了黑夜思想,翻开了黑夜的另一面。子美为字,他确实当得。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