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我重返世界
2023年,是大多数中国人重返世界的一年,也是更进一步走向世界的一年。下半年以来,格鲁吉亚、泰国、突尼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陆续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新马泰游也成为2024年春节档的热门旅行路线。根据携程公布的数据,春节期间,中国游客赴新马泰三国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5倍,马来西亚更是同比增长超22倍。
春节作为长假期,自然出现一波出行高峰。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也预测过,今年春节全国口岸会迎来新一轮出入境客流高峰,和2019年春节出入境流量持平。
这一次,《人物》找到5位在春节期间出境旅游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是疫情后第一次出国。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人又回到了世界的旷野,而世界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比起之前,性价比明显成为出游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这场久违的旅行中,有人在异乡感受到年味儿,也有人寻回向外探索的勇气,感受到一种惬意、流动和开阔。
以下,是他们的出国游故事——
文|李雨凝
编辑|楚明
图|受访者提供
「爸爸,沙漠里全是中国人」
黑兔 26岁 阿联酋
这个春节,是我们家三年来第一次出国。我们一开始考虑了澳大利亚、韩国济州岛,还有新加坡,前者要办签证,手续很多,我们就去五六天,不值当;后面两个地方还是在亚洲,我爸爸就觉得,好不容易能出去,还是要去不一样的地方。大家总说中东很豪,我自己也想去看看,是不是真和说的一样。
我们大年二十九出发,从北京直飞过去。那趟航班基本全满,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来玩,小孩子也多。免签、春节,加上1:2的汇率,来迪拜玩的中国人就很多。有一个景点叫亚伯拉罕之家,2023年刚刚落成,是阿联酋一个显示包容的对外名片。里面有三座建筑,分别是清真寺、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每座的设计都很巧妙,利用光影,墙壁上会投出各种繁复的花纹,因此也是小红书上新晋打卡点。阿联酋有很多像亚伯拉罕之家一样的宗教景点,都挺正式的,进入还需要穿袍子、戴头巾,在里面走着走着,就会听到一句,「这地方真漂亮啊」或者「你帮我拿一下相机」,果然旷野里哪里都是中国人。
亚伯拉罕之家的留言墙上,中文随处可见。
另一个景点阿布扎比卢浮宫,就完全体现了阿联酋的豪气。听介绍,说建筑成本就6亿欧元,阿布扎比政府还额外支付了5亿美元,让这里和博物馆能联名。迪拜和阿布扎比有很多这样的地方,我们的一线城市是现代,他们就真的是豪气,夜晚也灯火通明,有的建筑直接漆成了金色。
黄金市场,是除了阿布扎比卢浮宫之外中国人最多的地方。去之前,我们也看到了攻略,还想着去买点黄金,但实际到了之后,反而有点失望。我本来以为,黄金市场会是很高大上的地方,但其实就是个很商业化的小集市,卖金首饰、金披肩,价格也没觉得有多便宜。但中国游客都很喜欢去金店,一个个都聚在小店里挑款式。
黄金市场的一家小店,中国游客正在挑选。
可能是因为春节出行的关系,我感觉阿联酋过年的气氛很浓。平时在中国,可能对这些都司空见惯了,但突然到了一个这么异域的地方,那种过年的氛围就能被人一下捕捉到,我也有点吃惊,这么远还有年味儿。比如,走在迪拜的商场里,有的店员一看你是中国人,就会对你说Happy new year,有的甚至还能说一两句中文。商场里还开了唐人街主题的商品街,卖锅包肉和奶茶。阿布扎比有个华纳的主题公园,有几个外国工作人员穿着旗袍,跳恭喜发财。
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当天,当地时间下午4点多,我们正好在排队等冲沙。算上时差,正好是国内播春晚的时间。我爸有情结,就边等边用手机看春晚,我也无聊,就跟着一起看小品。当时等候区里好多中国人,我们周围三四桌都是,他们听到动静,都拿出手机来搜。所以最后,就变成了一群中国人一起看春晚和聊天。那其实是个有点魔幻的场景,因为冲沙的地方是在沙漠里,温度也高,大家都穿得清凉,旁边车里还放着阿拉伯语的歌,不远处还有骆驼,完全和春节没有一点关系。但就是聚了这么一群中国人,隔着时差也要坚持过节的仪式感,挺奇妙的。
到了晚上回到迪拜,帆船酒店还有一个无人机表演,几百台弄成龙的形状,绕着酒店的高楼往上盘旋。这个表演被中国游客们发回到了社交媒体上,挺火的,但可惜我们错过了。
这次再出国,我感觉神清气爽,视野很开阔,哪里都正常了,甚至空气也好。其实「旷野里哪里都是中国人的感觉」也不差,毕竟这也代表着,我们总算是回到正常生活了。
「三亚真的去不起,还是东南亚更有性价比」
包子 30岁 印尼巴厘岛
我是东北人,小的时候,家里就会去海南过春节,这些年,海南岛我也去了不下十趟。但现在,到海南过春节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三亚的免税店往往刚开门,就排起长队,南海观音这种景点也一定是人挤人。海南如今物价也贵了起来,我们家4口人吃,即使是普通餐厅,饭钱也都将近人均一百。
我们本来也是奔着不同去的,毕竟东北过年零下二十几度,没有人喜欢这么冷。但现在海南的东北人多,一下飞机全是东北口音,跟回家好像没什么两样。我也记得过去三年期间,流行过一段「小xx」「xx平替」。说实话,我也跟着照片去过一次,但感觉受骗了。因为照片某个角度看上去可能挺像,但毕竟照片和真实感受不一样,实际上还是差挺多。
今年是头一个可以出去过的春节,我一看,飞东南亚比海南还便宜,人民币在那里值钱,同等的价格,酒店也比三亚住得好。从性价比上肯定选东南亚,我之前自己去过巴厘岛,那里海水很清澈。于是,这个春节,我就带着家人,一起飞了过去。
巴厘岛晚霞
在巴厘岛,我和家人一共要待上10天。我感觉之前出去玩,我还挺特种兵的,在欧洲也是每天都恨不得去好多地方,几天要游几个国家。但我这次在巴厘岛,每天都是正常醒,9点多和家人收拾出门吃东西,一天安排一两个项目,每天也没有想着要抢时间。
巴厘岛也是一个各种项目很多,适合全年龄段出游的地方。像是年轻人,可以去冲浪,也有长谷这种数字游民聚集的地方,也有森林、漂流,还有船带着你出海。大年初一当天,我们就去追了海豚,我就感觉在大自然面前,那些我工作上的烦心事儿,都真的不值一提。
包子追到的海豚
至于机票,肯定是比前几年贵,之前去菲律宾,1000块都能往返,但现在没有这种价格,都是两三千块。我们这次是春节期间出行,差不多要四千块。除此之外,我感觉不管是泰国,还是巴厘岛,他们甚至都像是「偷偷学习」了3年一样,每个小贩都能说几句中文。特别是我2023年5月在泰国,当时正是「噶腰子」说法特别盛行的时候,但我们在当地还是看到了不少中国人,都很勇。我们自己也觉得很安全,没有什么,也可能是我们作为游客,没有去特别偏的地方。
国内现在有些地方性价比没那么高。比如,今年听说海南返回的机票特别贵,都要到五位数,我还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研究从海口转首尔,说这样都比直飞北京便宜,甚至只要600块。我在巴厘岛的时候,也刷到了这样的帖子。当时,我还顺手转给了今年在海南的朋友,希望他们能顺利返工。
世界这么大,我确实可以先去一些新开免签的地方。接下来,我应该还会去泰国和新加坡,真的可以抽个周末就过去。
「我没钱,和我出去玩,并不矛盾」
李晴瑟 25岁 日本
去年年中辞职后,我就去了韩国,和一起辞职的同事一同去的。
我记得,我们当时很想办加急签,但使馆回复我们说,加急通道在年中五六月的时候就停了。可能2023年的五一是第一个可以出行的节假日,所有人都想办加急,都想往外走。
工作这一年来,我基本就坐在那里,对着电脑,平时也生活在人工的城市和人群里。有一天,我从桌子上抬起头,望着惨白的墙,突然就很想到外面去,到大自然去。
去韩国的时候,我们坐的还是三排的宽体飞机,没有多少人,还能平躺。等落地首尔开始玩,可能是他们也没完全恢复过来,著名景点南山竟然没什么游客,我们就在那里安静坐了很久。在釜山,我在海滩上散步,那时候大概是夕阳,天没有完全暗下去,灯又亮了起来,本地人也都在海滩边上,每隔一段还有驻唱的人。我听到了歌声,脚下是真实又粗粝的沙子。我差点哭了出来。原来,除了那种在人群中间的生活之外,我们也可以漫无目的,只是走着,或者坐着。
从韩国回国,我又找了新工作。但这趟回来后,我就发现,还是真的要出去看看。等到了今年的春节假期,我就和妹妹商量,提前休年假,到日本玩。我过去也不经常回家过节,正好出去了,还能逃掉发红包。出去玩和没钱也没矛盾,比如我为了省钱,这一趟坐的是春秋航空,真的是「空中绿皮火车」,首先飞机座位就是绿的,另外就是赶上了春节,全程都很吵,就像春运的火车一样,全是旅游团和小孩子。
我其实做了很多避开人群,回到旅行本身的努力。这一趟去日本,我也特意避开了热门景点。比如在东京,我们没有去东京塔、池袋、浅草寺,涩谷也没去,只是在上野公园转了转。免税店和奢侈品店也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还是因为要去买三丽鸥和吉伊卡哇 (Chiikawa,一种IP玩偶),才去了银座。比如在北海道,我们也只是去泡了温泉,没有去人最多的滑雪场。
北海道,登别温泉镇雪景
最后两天,我们住在札幌郊外的小木屋里。到了年关,札幌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大多数平日七八百块能订到的酒店,都涨到了「2」打头的四位数。我们也是意外才找到了一家郊外的高尔夫度假区,木屋就是园区的一部分,一千出头就能住一晚。
因为在郊外,我们几乎是与世隔绝,其他客人基本都是白人面孔。这个地方没有任何的过年气氛,我们也乐得自在。除夕夜,木屋外面静悄悄,没有什么鞭炮声,只有雪落在树上,最后压到树梢弯下去,再恢复原状,如此往复。比起团圆夜,反而更像《情书》里的氛围。
我这几年也慢慢觉得,出来就是和日常不一样的,既然到了外面,就不要再把我们的习惯套到别人身上。除夕那晚,我们就在一个海鲜市场吃到饱,三文鱼盖饭和鳗鱼都上,最后也很满足。只有在回木屋的时候,碰到了另外一群中国人,他们相互道别回房,和彼此说「新年快乐」。也是在那个瞬间,我才意识到,哦,原来今晚是除夕。
除夕的「年夜饭」
在陌生的地方,我证明了自己
Juli 27岁 英国
出发前,我还跟朋友讲,说我很紧张,因为我有6年没有出国了。其实这三年里,我还有一个出国的机会,但政策一变,我就没有走成。当时我特别难受,因为一开始我真的有很多畅想,比如我出去了,自理能力会不会提高,人生规划会不会就此发生变化。但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些了。
从学校毕业后,我按部就班,成为一名老师。开始工作的第一年,是真的挺有新鲜感。我整个人是兴奋的,主动加了很多班,也觉得特别有意义,上课也很有激情。但第二年,我们搬到了郊区,离开了主城区,我工作上的流程也都熟悉了,没有了新鲜刺激,慢慢的,职业倦怠也上来了。人生将要步入三十岁,婚育这些问题,也都涌了上来。
我有一种模模糊糊被「困」住的感觉,身上好像背了很多很重的东西。去年夏天,我还跟爸妈吵了一架,具体内容已经想不起来了,但当时我肯定很生气,要不也不会说「今年就不回家过年」这样的话。我也总跟朋友开玩笑,说我是「不孝女」,像是犯了什么天大的罪过。下半年有一次,我跋涉回城里和朋友吃饭,期间我也说,我感觉我不是在自己生活。他们还反问我,你现在不是独自生活得很好吗?但我心里想的是,可能这个独自还不一样,我需要更强烈的东西,来证明我自己。
但说是一回事,到了年底,我还是犹豫,想着春节要不还是回去,不回去毕竟是不孝顺。正巧,我表妹在英国读书,她一直时不时喊我过去玩。说实话,过去,我经常就是口头答应一下,「有机会去」,也没有那么强的行动力,后来也往往没下文。但去年圣诞的时候,她又来问我了一次,在这个关口,我突然就觉得,我要冲动一下。
1月28日,我从北京出发,中转上海,踏上了英国之旅。落地伦敦是第二天的一早,机场去市区要坐火车,因为不熟悉要怎么买票,我刚开始还是像往常一样焦虑,但转念一想,我后面什么事都没有,何必着急呢?我就慢慢弄,大概快到中午才到酒店。
把行李一放,我就背着包出来了。附近就有一个面包店,我买了吃食,拿着继续上路。酒店离海德公园不远,一走进去,第一感觉就是太绿了,大量的草坪,冬天都是翠绿的,这在北京都看不到。我到的时候是中午,公园里还有一个喷泉,太阳照在上面特别亮。那是个周一,但公园里人们在散步、遛狗,有的还在喂鸽子,还有好多跑步的人,大家都好自在。
海德公园,人们在悠闲散步。
2023年,我学会了观鸟,这次来英国也带上了我的望远镜。这里有好多的海鸟,水池里也有天鹅、鸭子。还有好多的松鼠,就离你3米远。我其实只是瞎看,还没领会出什么门道,但就是看了好久,觉得原来人生可以这么快乐惬意。后来,手机都要没电,我看着最后的一丝电量还是习惯性焦虑,总觉自己人生,地也不熟。但我转头一想,这里离酒店也不远,我可以自己回去的。我可以的。
后来,我每一天回酒店的时候都越来越晚。出来之前,我还查到,说伦敦有飞车贼,也怕自己被偷被抢。但真正开始了解伦敦后,我就觉得没关系,我和这座城市已经建立了联系。每天,我都背着望远镜在城里乱逛。在博物馆,看热门画作。在剧院,看话剧和音乐剧。在户外,就看自然。有了望远镜,我发现我的视野真的开阔了,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在旅行中,我能感觉到自己是越来越松弛的。一个星期后,我去爱丁堡找表妹,本来觉得爱丁堡很小,应该也没什么要逛的,还计划了很多其他的旅行,但真正到了之后,我就觉得,怎么这么有意思,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和故事,都看不完。包括来之前,我和妹妹只是家里节假日见面的小辈,也没有很深地聊过天。现在我们住在一起,每天晚上都聊很多,从感情到职业,我也感觉真的重新认识了她。
我平时不是一个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乏善可陈。但这次出来,我就狂发,也不刻意想九图、想文案,发的都是我当下那一瞬间觉得真正开心的场景。
今年过年,我和妹妹,还有另外两个她的同学,4个人一起过。决定出来之后,我也给我妈发了消息,再次说了春节不回家。但她只回了4个字,「好好享受」。所以,其实也不是多大的矛盾,我担心的什么「不孝」或者阻挠,也没有发生。除夕当天,我给家里打电话,他们照样是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好像在这个时候,我感觉到了另一种支持。
明显的是,我从国内过来,没有太大的过节执念。当地的华人不一样,我记得还是腊月二七、二八的时候,爱丁堡的主街就有春节快闪,又是舞龙,又是古筝、琵琶表演。当天还下了雨,但是还是有留学生专门穿着汉服,赶过去看。
除夕一早,我妹妹他们也去华人超市买菜,一定要做很中国的菜,比如麻婆豆腐,也嫌弃我的口蘑汤不正宗。我还听说,另一个宿舍楼是百人厨房,除夕当天,每口灶台边都是一个在大火爆炒的中国学生。我们这边也有时差,他们下午4点做饭的时候,就开始放春晚,到晚上真正开始吃后,又重播一遍。包括初一那一天,我妹妹的同学也提前预定了地锅鸡,到餐厅一看,全是中国人。
除夕夜,宿舍的年夜饭。
跟你聊的时候,我已经踏上了回程的旅途。回来后,班还是要继续上,那些问题,也都还是要面对,但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你想做,其实阻力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做了,别人也不会把你怎样,你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就好了。因为之前没出去成,我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想知道出去的我会是什么样。这次我一个人出去了,我知道我可以一个人在国外生活,也知道国外是什么样子了,是我可以接近的了,这一点对我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好像重新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我对自己更坚定了。
「这个世界很大,我们对生活有选择权」
达达 42岁 马来西亚
2023年12月1日,马来西亚正好对中国免签,我就趁春节,带着13岁的女儿来了马来西亚。
我们家一直对春节怎么过很宽松。我也是一个可以足够负起责的成年人,如果不想遵照传统的方式,也可以有自己的庆祝方式。之前,我就经常带着女儿出去过,今年除夕,我们在吉隆坡,我和女儿约了一个旅拍,去帮她在酒店顶层的泳池旁边拍照,然后晚上我们一起去亚罗街美食城去吃小吃。
这也是我第二次来马来西亚,上一次是2016年。吉隆坡是一个对city walk很不友好的城市,也没有共享单车。马来西亚的汽油似乎很便宜,平时室外温度也高,大家就习惯了开车。有一天,我们吃完娘惹餐,想着就一两公里的路,可以走回去,但这里没有机动车道,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就和行人挤在一起,很堵,也不算安全。我们这一趟还去了槟城,真是变化太大了,我原来很喜欢他们老城里的特色涂鸦,现在被城镇化搞得失去了特色,变成了城乡结合部。
比起上一次,仙本那城镇的规模也扩大了三四倍,人口多了,中国人也多了很多。马来西亚当地人也不怎么喝酒,即使是天很热,也都是中国的游客在喝。我一个朋友是做酒水生意的,这次还拜托我去考察一下,看有没有市场,我去到超市一看,基本都没有白酒,只有一点点韩国烧酒。我个人感觉是做不起来。
本来这一趟,我女儿想来学潜水,但因为她冬天患了支原体肺炎,就没学成。我们就改成了在仙本那的诗巴丹岛浮潜,看风暴鱼群。说实话,刚开始旅行的时候,我还感觉自己没以前那么兴奋了,是不是三年没怎么出去,圈久了,年纪也上来了。但后来很神奇的,我很快又回到了熟悉的状态,包括看鱼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就追着跑,游泳圈都直接撂在身后。
在仙本那,达达和女儿浮潜,看到了各种海洋生物。
那天我也和女儿讲,2016年的时候,我自己就背了一个登山包,坐着廉航,来了马来西亚,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国。
我当时很想出去的原因是,那时候正在闹离婚,我要自救,我要舒展一下。很久以来,我的生活都是墨守成规的,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很封闭的状态。但在决定离婚的前一两年,我就带着女儿在国内自驾,我们去了云南,也去了西藏。我当时就是想看看,如果我这样几趟能跑下来,好,那我也应该可以从婚姻里摆脱出来,我不用依靠别人,也能照顾好自己和女儿。
作为女性,我知道自己的个人空间和权益是会被压缩的,但另一方面上,我们又是更轻巧的,也更适应迁徙。出去就是我的一种尝试。至于那一次去马来西亚,我自己一个人玩下来了,那我也可以是没有天花板的,可以继续去寻找新的方式。
后来,我终于扯到了属于我自己的「快乐证」。那几年,我去了菲律宾,也带着女儿去了贝加尔湖。中间,我还去进修,跟着导师一起跟项目。
2019年,我还带着女儿去了新西兰自驾。说起来还挺波折的,那是我们第一次离开亚洲,本来有一个在新西兰留过学的朋友要跟我们一起去,我对这趟旅行的预期也是比较轻松。我和另外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在一片陌生的土地自驾。新西兰还是右舵车,一开始,我们想打转向,雨刷器都在乱翻,中间还吃过罚单。但我们还是尽兴地在那里开了20多天。中间我和当地人聊天,我说我是single mom,单亲妈妈,我带着我女儿一起看世界。我聊不明白,就在纸上比划,连写带讲。等回来后,我们反而又不习惯左舵车了(笑)。
我也觉得我真的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虽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包括心理上的各种打击,但我确实是在一步一步缓慢向前。 这一次回到仙本那,我还路过了一家8年前去过的饭店,我甚至还记得那个老板娘。我走进去跟她说,我8年前来过这里。
我们这么些年,繁华的地方也去过,国境线也压着走过,也会继续这么走下去。我就希望女儿能知道,人可以不必迷茫,陷在一个小的视野里,去做些无所谓的内耗。这个世界很大,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对生活有选择权。图片
来源:人物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77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