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起后再跌倒

回望2023踩过的坑(名中均为化名)。

一、关注生存重点偏差、关注学生过早

关注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发展按照先后顺序分为三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到关注学生。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主要问“领导/同事/学生会怎么看我?他们认不认可我?”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则主要问“我的教学方案和策略是否有助于整体教学成绩的提升”,而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主要问“我的教学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差异”。

在担任高一四班班主任期间,在第一个月结束时,我曾心底暗暗庆幸没有再出现之前的家长投诉之类的事情,算是站稳讲台了,工作重心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了。有这种想法前后我做了三件事。第一是推行导师制,想给每个学生对应安排一位学习和生活上的导师。为此我搜集了各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信息,并彩印装订成册发给了各个导师。第二,探索建立“班级之星”激励机制。利用教室外的透明储物箱外侧的位置,定制“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金属磁扣奖章,与定期的量化评比结合,给先进分子颁奖章并挂在教室外本人储物柜的对应位置,供来往师生、领导观看。其中第二张工作我只做到定制了“学习之星”奖章还没来得及颁发就被撤职了。第三件事是统筹将零碎时间均分给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晚自习前20分钟数学物理对半,早餐前小早读和中午上课前20分钟化学生物也基本对半分。作为兼班主任的物理老师,我没有给物理多安排时间,这其中考虑到了公平、有组织难度等因素,希望班级的总分能够与前面班级缩小差距。

这些举措可以说耗费了我的不少精力。但似乎走错了方向——劲儿没有使在刀刃上。

措施一导师制和措施二激励机制的推行体现了我进入“关注学生”(因材施教)这一阶段过早。我想让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对个性化的方案(同时减轻我的潜在工作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很不理想,学生的问题(抱怨甚至是愤怒)并没有在导师那里得到解决。激励机制由于并没有实际展开落实暂不评价。

措施三零碎时间的分配显示关注生存的重点有严重偏差——照顾了同事关系,但对关注自己的成绩关注不足。这有个人撤不开面子的性格因素,也有前期对个人业务能力自我评价不准确的原因。

同时关注生存的策略也有待改善。与同事相比,学生和家长更是金主。在错误地得出“已站稳讲台”看法前,本应该在家长群里发个满意度问卷调查,或是以学校名字调查下学生意见。

关注民主多,关注控制/集权太少。(排座位失误)

开学第一课班会时,在确定换座位方式时我给了学生选择权,“前后移动还是S型移动”(为了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能够快速融入新环境)。之后我还跟班委们商量确定最后是哪种换法,他们并没有给出很理想的确定答案。后来学生问我要不要换座位,怎么换法时我觉得自己也不确定了——控制权部分地丧失了。这个换座位的事情感觉这反应了我任职以来的一般心路,想给学生民主选择的权利,但到后面就有失控的无力感——“都行”。从首因效应和实际效果来看,不应该在第一天就让学生自己做选择。

之后这一局面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挽回。班级的各种事务使我没有过多心思。同时最开始推行按量化积分分组之后,班委们也比较熟悉这一流程——我也不想再“违背”大家的意思。之后的座位安排就脱离了我的控制,由几个热心的班委组织着去弄了。我也清楚,许多班主任都是通过座位调整体现自己的意志来实现对班级的控制,我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自己权利的削弱。

觉得什么都不说比说错强:不管比管错了好(所以最开始进班啥都不说)

无为而治你目前水平还达不到,如果你不尽早控制,你就会被控制。最开始立规矩阶段以为学生能够自发地形成合乎学校要求的行为规范。再加上开学初之前事件的心理影响还没完全消除——开口在班级前面说话很难、语言组织不连贯、情绪不好控制。

相比于5班语文老师班主任每次进班给学生的演讲和6班班主任每天的唠叨,我最初就意识到了其中的“说话”差距,但我一直憋着没说。

期中考试后,后来领导跟我反馈说话要打稿子,我那时也意识到了要多讲话,讲好话。

面向比较温和加上最初没有实际行动(包括语言上)的震慑,最终导致班主任的威信没有在学生中立起来。

立规矩时下手太软、对班委顾虑太多(没有撤秦小一)

听建议没下狠心。

基于之前的教训,开学初我就给自己定了基调不能像之前那样太软——最开始偶尔吵一下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会发火的。最开始军训时候讲“石头汤”故事后借着有同学迟到、没交军训日记发飙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后面因为管纪律没效果在班里说了句狠话“静不下来说啥都是扯淡”。本以为刚开始一个月硬一点就好了。

建班之初抓纪律就是我的头等大事,前两周我一直在寻找纪律委员的合适人选。秦炜一作为纪律委员本来是他之前就当过,再加上除了他之外班里没人能够吼出来“保持安静”。但他自己就爱说话。他上任第一周我就觉察到了。

但他的业务能力较强。他把班里他观察到的和老师点名的说话的同学的名单主动递给我(也包括他自己),违纪的具体时间十分清楚。他表面上也比较听话。我每次把他叫出来跟他指出“以身作则”,他每次感觉也能虚心接受。办公室内一个主任也跟我们强调,“不要轻易换班委”,容易跟你拉帮派对立、制造矛盾。

后面有体育老师跟我反馈他是个“显眼包”不好管,但我最后只是采取了私下撤了他的职,没有公开班内说的做法——虽然想冷落他但后面班内同学似乎仍觉得他是纪律委员。(这位班委后面还因为宿舍问题说吃上了治疗抑郁症的药。)

后来我又因为带手机问题跟他倾心谈了一个多小时,跟他讲我的求学经历,夸他有潜力、对他提出期望,但效果仍不明显(领导后来这样评价)。班内的纪律问题一直没有很大改善。

现在想想,当我自己再亲自“杀鸡儆猴”的时候,效果不好已经是自然的。那只最猖狂的权利最大的鸡我还放在那儿让他活蹦乱跳呢。

这样的班委例子还有不少。张大白作为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特别爱说话而且多次提醒自己也管不住,副班长……班长是一个女生,本来挺要强也泼辣,但也没能重振班委们的权威。

面对狼、当你表现出怯懦扔肉时,你就没了(海小一爸爸)

并非所有人都值得你当朋友。家长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这本是我上学期就总结到的经验,李炬主任开学前直接跟我说了最开始跟家长搞好关系,多往家长群发照片。

我在军训期间的确也有这样的意识,也这样做了。但效果不好。

家委会主任没选好。到最后我被家长举报时,她因为另一个孩子肺炎住院直接申请辞去家委会职务。二者因果不明,但这种情境下,让我觉得我在家长那里已经失去了支持者。联名举报的家长听说有三四十号。

家长中挑头的是海明一的爸爸。海明一是一个被宠坏的公主,第一天见到我时就说“他和我哥一样傻得单纯”。她爸爸他最初与我聊天时也是提出很多对老师的要求。我最初就礼貌地回复他并没想多搭理。之后又是给学生送东西之类的事情让通知学生,我都“嗯嗯”回复。到后来,就以“不给学生解法问题”等为理由直接就绕过我上访到了书记那里。

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

领导批评学生,我也当着领导的面批评学生。激将希望他们能一次跑好。

其他:

第一印象,家长第一次见我时没穿十分正式(穿得是统一的军训运动服,其实也有老师穿自己的服装),让家长加我微信时没提醒他们备注孩子姓名联系方式,后面又一个个提醒。

给班里买收纳箱时家委会第一次买的我没审核,材质太脆,拿到班里打开才发现后面有退货重新发的。

下学期,还在学校这个环境内混,有以下改进建议。

提前写2单元教案、习题。

开学第一天,

在教室门口微笑迎接学生。

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先跟他们讲:“欢迎大家!很高兴见到你们!”(让学生感到舒服、自在和安心。给他们一个你相当镇定、泰然的印象和感觉。)

制作一个“个人公告板”,介绍自己的爱好【打乒乓球(篮球)】、兴趣、学生照、成绩单、全家福、所获奖项以及学历等等,表达情怀。

第一节课告诉他们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跟学生确保会有一个令人兴奋和成功的新学年。

同时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需要共同遵守哪些规范(征求意见是否同意)。课上不影响他人、按时提交作业、积极与老师有效互动。

每周听2节姜主任的课,1节刘小殿老师的课,宁老师的课尽可能多听。

要求学生每周交一篇随笔。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861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