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的10点思考

  1. 所谓“切己体察“、”事上琢磨”,就是尽可能地用理论联系实际,不要空对空地学习和思考。每学到一个知识点,想想看,这个知识点可以跟生活中的哪个场景联系起来?可以用来解决生活场景中的哪些难题?

  2. 用理论联系实际,思考一个案例: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板或者领导,你的下属经常向你反映公司的问题(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是“吐槽”),但是却提不出任何解决方案——你应该鼓励这种行为吗?

  3. 一般而言,我们当然不鼓励这种只会提问题却不去解决问题的行为。正所谓:提问题,谁不会啊?!没有解决方案就提出问题,那不就是吐槽和抱怨吗?谁会喜欢一个经常抱怨的人呢?Don't BB, show me your code!

  4. 可是,亚当.格兰特在《离经叛道》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即使员工提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你仍然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反映问题、表达质疑;因为过度关注解决方案,容易形成一种随声附和的企业文化,压制质疑和反对声。

  5. 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我们到底应该接受哪一种观点呢?要知道,这可是毫不相容的两种观点,同时也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行动,我们只能二者取其一,非此即彼啊。

  6. 事实上,我们的思考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那么这两种观点的确很难分出对错高下。可是,一旦理论联系实际,一旦我们回归到具体生活场景,就很容易发现:这两种观点绝不是对立的,单独采用任何一种观点都是偏颇的。

  7. 作为领导,如果任由甚至鼓励公司里的人到处议论公司的问题,这很容易就会培育出一种“清议”文化,大家变得高谈阔论、不务实事;但如何对于所有的非议都进行打击,甚至严令禁止,那又势必会影响到大家关切公司问题的积极性,大家慢慢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常识,不需要多高的学问都能想明白。

  8. 因此,对于管理问题,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问题都要“看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

  9. 所谓“视具体情况而定”,往复杂里说,就是把每一个具体场景都看成是一种特例,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往简单里说,就是把常见的场景进行有限分类(一般分类数量在3-7个之间,最好是3个),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10. 所以,领导到底应不应该鼓励下属提出问题呢?我们可以分态度、能力、频率、场合等各种情况来看,具体来说:如果这名员工的态度一向很好(提问题确实是对公司有那份责任心)、能力也很强(没有提出解决方案是因为问题确实棘手,不是他眼高手低)、提问频次适中(不是整天无所事事、高谈阔论)、提问场合也合理(不会让没有定论的问题甚至是不符合事实的问题在公司到处扩散,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那我们确实应该鼓励他的行为。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881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