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规律,认知偏差是始作俑者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规律,认知偏差是始作俑者


书名:反套路
作者:【美】大卫·迪萨沃
译者:王岑卉


人类行为极其微妙,难以捉摸,大多处于灰色地带。人类的心理错综复杂,认知偏差往往存在于潜意识层面。人类的认知偏差彼此影响,有时相互促进,有时彼此削弱。认知偏差,才会产生套路。

每个人都是深思熟虑与依靠直觉的混合体,一些事实和现象并非显而易见,生活中的下意识决策远比我们想象的或愿意承认的多得多,因此,我们在做决定、做选择时都会犯傻。

人类的心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己跟自己作对,然而,大脑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乐于陷入套路。原因在于大脑尤其擅长检测模式、发现规律、预测威胁和讲述故事等。

人类的大脑总是喜欢稳定、明确和持续的东西,会将不可预测的、不确定的、不稳定的因素视为对自己的威胁。

面对这种威胁,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切实的研究成果反思自身行为,这看起来,远比读励志书更为靠谱。其实,在任何值得探讨的领域,我们都应该期待发现更多的问题,而不是更多的答案。

科学是一种工具,但它是我们用来解决重大问题的最佳工具。要想弄清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这么做,就必须借助科学原理深入挖掘问题的核心。针对问题,科学调查将科学论断与伪科学论断和毫无依据的励志口号区分开来。

在许多情况下,大脑会将规避失败、降低风险、防止受伤视为重中之重,然而,它有时候会违背事实的真相。因此,我们要弄清的是,什么时候应该违背大脑的直觉去思考问题、采取行动,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正确的行为。

知与行之间存在着较为深远的鸿沟,想要做到知行合一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认知与实践的过程中,有些时候我们会感到被折磨得有自毁的想法和自毁的行为。此情此景,我们借助科学去深入思考问题和反省自身行为了吗?

每个人都会心存质疑,心存质疑确实令人不快,但确定无疑则是荒谬不堪。

无论是狼文化,还是虎鲸文化,为了生存下来,它们都是围绕狩猎这一点展开行动。毋庸置疑,它们因为基因遗传,永远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开狩猎活动,在它们的行为里,总是看不到确定无疑。

细节决定成败,然而,我们总会忽略很多细节而惨遭失败。但是,只要我们肯多花点时间去思考,就能重新睁开智慧的双眼,看到被忽略的细节。

一个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部分取决于问题本身,部分取决于个人的行为规范、习惯、性格和细节。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规范行为的规章制度看起来似乎准确无疑,适用于所有情况,但其实并非如此。不幸的是,我们很难分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

我们总是为了追求快乐而想法设法的解决问题,甚至不择手段,刻意迎合。这就是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做的决定或所持有的观点是正确的,然而结果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因为想要解决问题,在大脑的驱使下,就会下意识去寻找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反驳让自己不舒服的观点。事实上,针对所作所为,其实我们真正追求的,就是想要解决问题。

大脑想要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那就是稳定性和一致性。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致使日常行为都受其影响。

我们会相信无法解释的东西,也会向往虚幻空洞的东西,这是大脑的天性所在。随时违背天性不一定是好事,因此,有时候,狭隘的思维框架更适合眼下的情况。有时候,忽略新的信息很有必要。

承认无法解释的东西和虚幻空洞的东西,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的。我思故我在,大脑总会无中生有的产生假象和错觉,像暴风雪中雪花一样纷飞漫舞。

诚然,大脑的天性,最需要的是为发生的事找理由,为悲剧找理由。因为假象和幻觉的产生,就会去寻找证据和理由,证明和承认它们是否存在。要知道,承认事实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的,更何况无论证据多么确凿,都会遭人质疑。

我们会在偶然事件中寻找规律,赋予它们特定意义。然而,问题在于,一旦爱上找规律,大脑就会编出一套可信说辞,一旦如此,我们就会很难摆脱这个念头。其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规律,道可道,非常道,认知偏差才是始作俑者。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953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