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23.9 】 植物感应温度的机制
2023年2月,德国学者Sandra M. Kerbler等在A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Temperature Sensing in Plants”的文章,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例子综述了植物的主要温度感应途径,讨论了植物的温度感应机制,对培育气候适应型作物方面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拟南芥, 高温胁迫, 低温胁迫, 热形态建成
植物温度感应途径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胁迫(Cold Stress)、热形态建成(Thermomorphogenesis)、高温胁迫(Heat Stress)
01
为抵抗低温胁迫,许多植物都具有延迟开花直至经历长时间寒冷期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春化作用。FRI和FLC是调控拟南芥春化作用的两个关键基因。
02
植物通常会遇到两种形式的低温胁迫:冷害(0-15°C)和冻害(0°C以下)。长期暴露在低温胁迫的植物能获得一定的耐寒性(DREs),CBF1–CBF3对拟南芥抵抗低温起到重要作用。
03
热形态建成(Thermomorphogenesis)是指植物感应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形态改变,包括茎和下胚轴伸长,叶片变薄等。热形态建成有利于植物降低自身温度,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
04
当植物的环境温度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时被视为高温胁迫。热激转录因子(HSFs)通过保护植物细胞完整、清除植物体内氧化物的方式提高植物耐热性,帮助植物抵抗高温胁迫。
此研究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温度感知和响应途径,整合了广泛的植物细胞温度感应过程分析各细胞器感应温度的能力,绘制出植物温度感应机制模型,对植物温度逆境生理研究提供了方向。
原文链接:doi : 10.1146/annurev-arplant-102820-102235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