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身以诚,事亲养志
孟子说:“侍奉哪一个是最重要的?侍奉双亲是最重要的;坚守什么最重要,守身最重要。守身如玉,没有瑕疵,从而把双亲侍奉得很好的情形,我听说过;相反,不能守身,却能把双亲侍奉得很好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人生在世,有许多人需要侍奉,但侍奉双亲是最根本的;人立于世,有许多东西需要坚守,但守身是最根本的。
事,即侍奉,实际指的是履职,我们有很多种身份,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的职责,但为人子是最基本的身份,因此事亲是最根本的,不能事亲,就不能事上,不能事君。这第十九章和第十八章一样,还是强调人伦,父子之伦,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
守,指坚守,始终如一。守身之身,指自身,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心灵,二是行为,守身,心灵美好,始终保持纯洁,做事,言谈举止还要合乎义,守身就是守仁义之道,就是守诚。有人认为,这个身,还包括躯体,所谓守身,就是还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是一切的本钱。这种说法似乎也讲得通,但很牵强,容易产生歧义,偏离孟子的核心意思。
原文前后有两个”孰“,通常将前一个“孰”解为谁,后一个“孰”则解作“什么”,译文虽然是通的,但我认为,孟子所说的事亲更强调的是行为,因此”孰“统一作”哪一个“更合适。
孟子说,事亲为事之本,守身为守之本,但是守身又是事亲之本。首先守城,才能真正做到事亲,儒家认为,事亲孝亲有三重境界,即”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盐铁论·孝养》。《孝敬》也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所谓养志,相当于孟子说的养浩然之气,就是成为君子圣人,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其次养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色,即表情,态度。养色,就是让父母心情舒畅。养体,即下文孟子所谓的”养口体“,就是让父母吃好穿好,这是最基本的,但是孔子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接着,孟子对曾氏祖孙三代的故事进行了评述,来说明上文的道理。
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
曾子奉养父亲曾皙的时候,每顿都有酒有肉,父亲吃好后,曾参在准备撤席之前,一定会问父亲没吃完的酒肉送给谁享用。如果曾皙问,送人之后,家里还有没有酒肉,曾子一定回答有,让父亲放心送人,不用为下顿操心。曾皙去世后,曾元侍奉父亲曾子,也每顿有酒有肉,但在撤席之前,曾元不曾请示曾子是否要与人分享。如果曾子问他家中还有没有多余的了,曾元就说“没有了”,以便将多余的酒肉下顿再给父亲享用。
孟子评论说,曾元只是让父亲吃好,而曾子不但让父亲吃好,还要使父亲心情舒畅,自己也被后世尊为“宗圣”,这样事亲才是做到了“养志”。像曾子一样事亲,就没有更好的了。
曾子事亲不但养体还养色,根源还在诚身,而真正做到了诚身,成圣当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守身是事亲之本的内在逻辑就在这里。后世王阳明经常用孝道来讲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也是这个逻辑。
【《孟子》简读之离娄篇011】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