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我本是高山》

今天午休前打开简书时看到有简友写了有关电影《我本是高山》的文章,读后被张老师的事迹所感动,同时对深山里的孩子读书不易产生共情,再又联想到自己,如果不是努力读书,在那个年代哪能真正走出那偏远的小山村……

今天的午休似乎没有睡好,1点多钟醒来时就打开手机,在网上购买了下午2点20《我本是高山》的电影票。我也不知这电影已经公映多长时间了,购票时全场是空的,还没有一个购票,于是我选择了这个放映厅最中间位置的一张票——6排6号。

哪知半个小时后到达影院,发现这个放映厅还就我一个人。尽管只有我一个人,电影依然准点开映,恐怕这在中国是很多行业难以做到的一一诚信经营。

至于电影的一些技巧、艺术方面的东西,我一窍不通,也不想涉及,因为那不是我要关注的。电影中的张老师或张校长也好,总体是比较真实的,也是一个很纯朴的人,我对她关于“女生读好书可以影响家里三代人”的印象和感受极深。

这话很实在,没有过多的大道理。不像我们那个年代,老师每天给我们灌输的读好书都是为了向科学家学习,为了“攀登科学高峰,振兴中华”这样的宏大目标。

所以,那时很多同学就是被这看不见、摸不着的远大目标所吓住,没有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有些人对读书总是提不起兴趣,高考自然名落孙山,最后只好打道回府,被困于山村之中,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与青山作伴。

当然,不少同学是迫于经济压力,缴不起学费,无奈放弃。也有同学第一年没有考上,第二年复读,还是没能考上,屡战屡败,但由于矢志不移,最终还是考上了大中专院校,跨越万水千山,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我们那个年代,读书不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有的去当兵,有的外出经商,甚至通过打工,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如今,如果一个山村里的孩子,虽然读书不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不读书几乎不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也就是说,不读好书,就连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没有。

我一个人在影院看完这部电影,曾几次落泪,既是为张老师的行为感动得落泪;也是为那些山村的女孩子们排除千难万险,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大学,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了条件所欣慰而落泪;

还有就是庆幸自己当年通过读书,最终走出了那个偏僻的、每天都“开门见山”的小山村,如今成为一名每月领着不菲养老金的央企退休职员,衣食无忧而兴奋得落泪。

父亲去世那年,第一次有那么多的领导和一些同事去了我家,他们后来对我说,你当年不是参加高考,从那个村子里爬出来,现在的生活就难以想象了。我连连点头。

我想,这样的电影不仅让从事教学的老师和各级教育管理者要看,那些偏远山区的家长和孩子也要看,就连生活在城市里衣食无忧的同学们也值得好好看看。

电影的结局还是很喜悦的,在张老师的执着下,大多数孩子都如愿以偿考上大学,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我想,张老师不仅是个好校长,更是一个智力扶贫的典范,是她帮那些乡村的女孩子们找到了贫困的根源和脱贫的最佳路径。她的行为值得学习,值得宣传,更值得推广!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387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