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故事——易俗元勋,秦腔剧作家高培支先生

高培支(1881--1960)

       高培支先生是我县人民群众极为熟悉敬慕的秦腔剧作名家,他享年七十有九,而在西安易俗社就度过了四十七年的翰墨春秋。高先生的一生屡经颠簸挫折,但对戏剧和文教事业却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培支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幼读私塾,后考入陕西高等学堂。1908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都督张凤翙总务府充任铸印官。1912年,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等先生响应孙中山号召,以“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为宗旨,在“陕西伶学社”的基础上创办了西安易俗社,是我国最早把戏曲训练、培养艺术人才、文化教育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的秦腔艺术团体,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也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的剧社之一。

       高培支先生几十年来为易俗社编写了大量剧作,有记载就达50余部,其中本戏25部,折子戏29部。特别是他写的《鸳鸯剑》《夺锦楼》《二郎庙》《纨绔镜》《人月圆》《当头棒》《宦海潮》《鸦片战记》《公债热》《侠风奇缘》《崖山泪》《端阳苦乐记》等剧目,或歌颂爱国英烈,或鞭笞社会蠹虫,或以细腻之笔描述青年男女冲破旧礼教藩篱的悲欢离合,或以委婉之词劝谕群众摒弃鬼神迷信,这些戏都深为群众所喜爱。他编的本戏,在易俗社编戏史上,开创了长剧之首。据《陕西易俗社第三次报告》中这样记载:“本社开幕,李桐轩、王伯明皆有本戏,然篇幅皆不甚长。长本戏之编,自培支《鸳鸯剑》始。其为戏也,善以极复杂之事,错综变化,似将合而复离,意欲完而未尽,再接再励,层出不穷。评戏者有‘长江大河,波澜壮阔’之誉”。尤其是《纨绔镜》和鲁迅先生1924年7月来陕讲学时看过的《人月圆》,二剧在当时演出后,收到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像《夺锦楼》一剧今天仍在上演,依然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高培支先生与许多著名文人名流有过交往。1923年,鲁迅曾在高先生等人组建的易俗社观看《双锦衣》,连看五次颇有好评。1938年,以丁玲为团长的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指示以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四大队部分学员为主,于1937年8月中旬在延安组成的综合性文艺团体)曾在易俗社剧场公演,高先生亲赠一套戏箱,从此陕甘宁边区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套完整戏剧行头。1982年,丁玲在《人民日报》发表《易俗社与西北战地服务团》一文追忆其事。

       高培支先生是易俗社的发起人和创办人之一。他在易俗社将近50年的时间中,曾几度出任社长,都是在易俗社危急存亡之秋。由于他苦心经营,为人耿直,不谋私利,布衣疏食,虽任社长职务,但不领薪金,仅靠在其他学校教学的收入度日,终于使易俗社维持到新中国成立。在高先生倡导下,又率先将易俗社上交国家,高先生也荣幸地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陕西文史资料十二辑》刊有其事迹,介绍了高先生的高贵品德和对戏剧、文教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高培支故居

       高培支故居位于西安市兴隆巷42号,建于清代,因该宅院保留了古朴、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历经百年沧桑后“高家大院”作为西安市唯一一所民居院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在2001年2月被市政府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又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占地450平方米,坐北面南,由南至北依次有门房、厢房、过厅、砖雕门楼、厢房、上房,是关中两进三开间的标准民居。其中砖雕门楼有一个正门、两个左右耳门,中门额镌刻“平为福”三字,耳门洞上刻有“竹苍”、“松茂”四字。院西角有井一口,水虽清而味咸。过厅有“退思处”、“孝阙流芳”两匾额,后者为民国第四任大总统徐世昌所书,上有“荣典之玺”,由此可见高培支的社会地位。过厅东为书房,藏有高氏、于右任、宋伯鲁、寇遐等名流宝墨。《西安事变》《慈禧墓被盗传奇》《热情年代》《关中刀客》《永远有多远》《拯救少年犯》《女囚》等剧组都在这里拍摄过外景。日本京都大学建筑研究专家白林先生,日本门墩研究专家等专程到此参观。  

       而位于家乡富平东上官村的高先生墓地,因多种原因已荒芜多年。由于墓室依土崖掘穴而建,温泉河流经其旁,对墓地安全可能造成一定损坏。富平县政协刘德生、乔永利二位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走访调研后,形成了《关于对我县文化名人高培支墓地保护的建议》提案。

       提案建议结合温泉河沿岸景区开发对高培支墓地进行修整,联系易俗社收集高先生对秦腔艺术的贡献及成就。利用富平碑刻形式列展于墓旁,以供游人瞻仰怀念和学习,并提出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地。

       富平县文物旅游局收到提案后高度重视,针对我县文化名人墓葬保护及文物管理工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并组织人员对高先生墓地进行了现场调查,还召集了高培支后裔等相关人士座谈讨论,征求了各方意见,为保护我县文化名人墓地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档案资料

       文物旅游局综合各方情况,召集了村、社干部及高家后裔,就墓葬保护事项达成一致,其具体措施如下:

1.文物部门协同村委会,在当年秋后落实墓区用地,以墓冢为中心向四周外扩15米内均为墓葬占地,修渠导水绕墓地西、北、东呈“门”字形而过。

2.高培支后裔高增福、高公成负责对墓冢进行修整恢复,并积极联系西安市易俗社,在2012年易俗社百年大庆之前,以易俗社名义为高培支墓地立碑纪念(易俗社已有承诺)。

3.文物部门在墓葬占地落实后,对墓地进行全面绿化,2010年春落实到位。

4.对高培支生平简历及作品、手稿、遗物进行调查搜集,此项工作由文物博物馆股负责落实,已展开各类遗物搜集工作,为保护管理奠定基础。

5、积极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10年年底前,申报第四批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名人高培支墓葬拟列其中。

高培支先生墓地及秦腔广场

       现今,随着富平温泉河湿地公园的建设投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让富平这座北方小城有了江南水韵和现代都市风采。在风景宜人的温泉河网红桥边,几经修葺的易俗元勋高培支墓地及秦腔广场已列入富平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在游览瞻仰之际,赞扬着高先生在秦腔艺术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河水流潺,芳草如茵,万木竞翠,廊桥曲回,假山亭台,霓彩如虹,如一条美丽的玉带静静地环绕在富平县城北部,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厚重记忆,见证着今日富平的华丽蝶变。

倚新虎  2006年

倚新虎,陕西富平人,在西藏某部戍边23年,历任排、连、营、团级干部,荣立三等功五次。所撰写军事作战论文获全军奖,在军内外发表文章数百篇。现任陕西省渭南市政协文史委员、富平县政协特邀文史员等职。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600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