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榆林窟第三窟——文殊经变
安西榆林窟第三窟的文殊经变是西夏时期的一幅重要壁画,它位于洞窟的西壁门北侧。这幅壁画是敦煌壁画晚期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西夏佛教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文殊经变的画面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以雄奇的山水为背景,下部则是满壁风动的人物出行图。
图中文殊菩萨手持如意安详地坐在青狮背莲花座上,目光专注地俯视下方,形象饱满、俊雅、坚毅、沉静,身上的飘带随风飘扬,神情优雅,身姿婀娜,宛若温文尔雅、慈祥和善的贵妇人一般,在头光和身光的映衬下,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离俗之美。
象征威猛、智慧的青狮足踏红莲、步伐矫健,西域武士形象的昆仑奴左手握鞭、右手使劲往后拉着桀骜不驯的狮子。
周围的帝释、天王、菩萨、罗汉、童子等圣众,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地簇拥在文殊菩萨周围,怡然悠闲地漫步在云雾茫茫、飘飘荡荡的云海之上,文殊与十余位侍从形成了共同渡海前行的壮阔场面。
画面远方,群峰耸立、奇石突兀、山峦楼宇,隐现于环山烟云之中,这便是《华严经》描绘的文殊菩萨的道场——清凉山。
传说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此幅《文殊变》以大幅的水墨山水为背景,奇峰突起、雾锁山腰,古刹隐藏于幽谷、彩虹横跨于山峦,一道灵光从山洞中射出,使得所描绘的仙山琼阁愈显神秘而幽静。
大山大水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技法的绘画特点。整幅山水画构图采用中国画传统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将不同身份的人物和构造迥异的景物在同一平面和空间中自然有序地表现出来,体现了画史中所记载的“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的绝美意境。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