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刚钻绘出“绕指柔”

“哦,老太输了,我赢了!”跳跳高兴地从凳子上一跃而起,大声喊了起来。

“跳跳”是陈银付小儿子的小名。也许是受名字的影响,最近他迷上了下跳跳棋。

她们三个也是祖孙三代人则会心地相视一笑,特别是九十多岁的老太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幸福在脸上荡漾。

陈银付下班推开家门时,正看见祖孙四代人刚刚下完棋的场景,他的心一下子被感染了,赶紧掏出手机留下了这个温馨的瞬间。

儿子才上幼儿园,岳母从乡下过来帮着带孩子,可她又舍不下自己的老母亲。于是将老母亲也带了过来,四代人住在了一起。

跳跳最近总缠着年纪最大也最迁就他的老太跟他下棋,可老太偏偏耳不聋、眼不花,脑子还好使,学起棋来进步比孩子还快。

但跳跳好胜心强啊,老太则特别善解人意,总会在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输给自己的曾外孙。

陈银付给这幅画取名为“棋乐融融”,比较朴实又很贴切的名字。

经过一番思考、加工之后,他就开始了创作的过程。四代人的尊老爱幼、和谐与幸福,在他的指尖流淌。

不过,他手中的笔不是毛笔、钢笔或其他笔,而是金刚钻,作画的材料也不是宣纸、白纸之类,而是瓷片。

“不是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只有拥有“金刚钻”般本领的人,才能胜任攻坚“瓷器”的相关工作。

一敲一凿、一勾一刻、一抹一画……瓷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

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好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瓷刻。

在清代道光年间,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其为“瓷上刺绣”。

大丰瓷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度江苏省十大绝技绝活”,其工艺甚为精巧,以刀工精致、线条流畅、意境深远和人物雕刻惟妙惟肖而著称。

制作过程中,以瓷器为载体,以钢凿、铁锤为工具,将作品的物象机理生动地再现于瓷器表面,既有洒脱的书画笔墨之韵,又有浓烈的金石雕刻之趣。

用钻刀在釉面上刻画,无疑是“硬碰硬”,稍有不慎就会破裂,对创作者要求极高。在民间,能掌握这项技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及文化和旅游部相继发布关于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拟认定名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其中大丰瓷刻非遗传承人陈银付入选。

陈银付是“江苏大工匠”,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理事以及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负责人。

称他为“中国瓷刻第一人”,应该名副其实。

自幼受父辈瓷刻技艺熏陶,12岁那年他已基本掌握瓷刻技艺,并能独立制作瓷刻作品。为追求技艺的精进,陈银付几乎把中国所有有瓷刻的地方都走访了一遍,研修艺术设计、学习油画、参加培训班……全身心地投入到瓷刻艺术中。

从事瓷刻技艺33年,他不仅注重基本技法的传承,还守正创新。在深色瓷器釉面上用素描手法錾刻,开创了“素描瓷刻”先河;在高温窑变的瓷器釉面上进行二度创作,形成了瓷刻“巧雕”工艺。

从最初创办“侍郎瓷刻工作室”开始,他便初心不改,悉心授徒。入选2023年“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首批20人名单后,他接受导师辅导,打磨技艺,发挥光彩事业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培养出1名省级乡土人才“三带”新秀、4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陈银付从乡村走来,他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草一木充满无限情感与剪不断的牵挂。

与众多生活在大都市的瓷刻者习惯用古代名画、中外名人等制作瓷刻作品不同,他喜爱以乡恋、乡情、乡愁和亲情、友情、爱情为题材来进行创作,并且在雕刻过程中极其用力、用心、用情。以每天工作八小时计算,一幅作品用时四五个月是常有的事。

一次,他和几个摄影爱好者一起到乡村采风。在与一位因帮着带孙子而在城市待了近半年、刚刚回来的老农拉家常时,那位老农深情凝望着眼前金黄的油菜花和拔节的麦苗,一时忘了吸一口手中燃着的香烟……他头上闪亮的银发、额头深深的皱纹、眼里浓浓的乡愁和指间缭绕的轻烟,无不令陈银付他们心生感动,几个人不约而同摁下了快门。

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陈银付凭借着一刀一锤、千万次的重复,用金刚钻在瓷器上绘出了“绕指柔”的情感。

作品《燃不尽的乡愁》成为他的巅峰之作,获得多位美术雕塑大家的赞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棋乐融融》获得了“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这就是陈银付和他的大丰瓷刻。

他用一把金刚钻绘出了“绕指柔”,绘出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家乡的热爱。

他用千万次的重复造就了工匠精神,也造就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他是大国工匠的代表,更是家乡的骄傲。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674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