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 挖掘细节 写出真实感人的事件
《散文写作教程》之《第三章 真事》学习笔记
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散文,记真事和写真人一样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记叙真实事件,也应做到客观、准确地描述,传达出独到的感受。要写好真事,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 写好生活片段。
散文之所以“散”是与小说对比而言的,它并不要求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甚至都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性,通常由几个生活片段组成。
这些生活片段,表面上看,时间、地点、事件互不相关联,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写好生活片段,是写好散文的基本条件。
胡适在《我的母亲》里,记录了他与母亲共同生活九年中的四个很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
片段一表现了母亲集严厉和慈爱于一身的教子方式;片段二表现了一个掌管家庭征途的“后母”独撑大局、委曲求全的处事方式;
片段三表现了母亲温和善良、忍辱负重的性格;片段四表现了母亲冰清玉洁的操行。四个片段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母亲的为人。
宗璞的《哭小弟》一文中回忆了从事航天科研工作,不幸罹患绝症英年早逝的小弟生前的五个片段,虽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各不相同,但总体上可以让读者清晰地概览一个少年聪慧、青壮年勤恳工作,最终病例在工作岗位上的科研人员的勤勉一生和感人事迹。
丰子凯的《怀李叔同先生》记叙了关于李叔同先生的一个生前片段,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却很好地说明了相同先生的一种品格——认真。
林清玄的《红心番薯》围绕红心番茄以及自己与父亲,大致写了十一个主要的生活片段。
这十一个生活片段,犹如“意识流”电影,忽城市、忽田间,忽现实、忽过去,但都离不开红心番薯;
又如一部历史剧,把日据时期、光复时期、经济起飞时期娓娓道来,也处处有与红心番薯相关的故事;
更犹如一部异乡人的漂泊史:“番薯”和“老芋”的互骂、番薯在城市里无处安身、父亲的战争创伤、卖番薯老人的自豪和改行。
这些生活片段的的“播放”,“形散神不散”,每一个片段都蕴含着一种情感合力,让人感受到红心番薯顽强的生命力和它象征的浓浓乡愁。
作者在书中还列举了席慕容的《燕子》,记叙了发生在几十年间的三个生活片段,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长期观察和积累。
2. 聚焦核心事件。
不同的生活片段,在散文中是有主次关系的,事关全局,令人印象最为深刻、故事最为感人的可以算作核心事件。聚焦核心事件,并把它写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许地山只有短短500余字的《落花生》,主要记录了作者姐弟几个在“收获节”上品尝了自己种植的落花生,还从与父亲的对话中获得了感悟。文章虽短,意味却深长。
鲁迅的《风筝》一文中的核心事件,是他为阻止十多岁的小弟放风筝,有意踩烂了小弟自制的风筝,而自己人到中年后去讨小弟的宽恕,小弟却把这事给忘了。
这个时空跨度颇大的核心事件,承载了《风筝》的象征意味:风筝象征着儿童的天性,当年踩烂风筝的行为,是对儿童“精神的虐杀”,而多年后,人到中年的小弟的遗忘,却是天性早被摧毁的明证。
巴金《鸟的天堂》的核心事件是作者与友人探访“鸟的天堂”,第一次是晚饭后去的,大榕树作为“鸟的天堂”,却不见一只鸟。
第二天早晨他们又经过那棵大榕树,这次“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作者真正见识了“鸟的天堂”。
书中作者还列举了冯骥才的《珍珠鸟》,核心事件是他与一只刚出生的珍珠鸟雏儿“交往”的过程,并从中得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的核心事件,是西双版纳的一次“蝴蝶会”。作者对“蝴蝶会”细腻、生动的叙述和描写,使文如其名,更能引领读者与作者共同感受祖国大地的丰富、美丽和奇妙。
3. 注重细节挖掘。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
细节也是散文真实性的试金石。真实的细节能产生感动人的力量,而编造、平庸或矫情的细节,则会令读者感到不适。因此,写好散文必须注重对细节的挖掘。
余光中《失帽记》中对父亲的遗产——一顶帽子的外形、材质、来历、功能等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都与此文的主题有密切关系。首先,父亲的帽子是此文的关键道具,是“失帽记”之“帽”,其在文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其次,帽子是父亲的遗产,其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都蕴藏在帽子里。详尽的描述突出了帽子对作者的重要作用和作者对帽子的深厚情感。
冰心的《小橘灯》详细描述了那个八九岁的小姑娘用橘子、针线、小棍和蜡头制作小橘灯的过程,这是生活中非常繁琐的细节。可是,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作者从这盏小橘灯里,却挖掘出了这个姑娘镇定、勇敢和乐观的精神,进而仿佛看到这盏小橘灯的光亮即将刺破无边无际的黑暗。
冯亦代的散文《向日葵》,讲述了因名画《向日葵》以高价在伦敦拍卖成效,作者有机会再一次看到原画的照片,并想起该画相关的各种生活细节。
通过这些细节和它们之间的对比,让读者们感受到冯亦代与凡·高一样,虽经历人生跌宕却难以泯灭“对生活的热爱”。
刘白羽的《日出》开宗明义地表示,登山看日出对自己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件事。文中他写了三次看日出的情形。作者通过对前两次看日出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情形与第三次看日出的细节对比,衬托出第三次看日出时与众不同的角度以及作者严肃的思考和深刻的体会——“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
孙犁的《老家》是由很多碎片化的细节构成的。细节中有他思乡的旧诗,有接二连三的思乡梦,有“文革”后两次回家的不同情形,还有朋友从老屋拍回的照片和带回的村支书的话:“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通过这些细节,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浓浓乡愁和对老屋依依不舍的情感。
4. 简洁明了表达。
散文忌啰嗦、重复、含混不清,就追求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尽力体现“大道至简”的审美追求。
叶圣陶的《牵牛花》,通过写植物牵牛花的过程,实际上赞叹了“无时不回旋向上”的“嫩头”的“生命力”。文章才900字,表达非常简洁,言简意赅。
郁达夫《故都的秋》的语言表达也是高度简洁凝练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情感这份情感寄托在古都的秋季。
老舍也是大家公认的语言大师,但他的语言风格并没有以大师自居的任何卖弄之处,反倒是朴实无华、高度凝练的。
杨绛的《老王》记叙了一具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三轮车夫,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杨绛的行文同样也具有极其简洁、传神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