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深度
2024.3.24
刚才问侄子物理一般能考多少分,他说一般是60多分(满分70分),我说,不能保证65分以上吗?他说不能。我也知道他很少做到过。
我的理解是初中物理还是比较简单的,想考65分以上并不难。于是我就翻看了他的卷子,随机在他的错误中找了几道问了问。我发现有多问题他即使看了答案都没有弄明白,关键是他可能自以为已经明白了。
比如,当火箭加速升空的时候,机械能增加了。我问为什么增加了,他不知道。我又问机械能是什么,他也不知道。我再问机械能包括什么,什么决定机械能的大小,他都不知道。我接着问:那你怎么判断机械能是否增加?他无法回答。
我还问了他两个其他方面的问题,他并不能做出比较有说服力的回答,甚至模模糊糊。
遇到不会的问题,看完答案不知道从书上,从网上把问题追根溯源地搞清楚,有时候连一个概念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能从一个现象中找到事情的本质,或者问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一个人思考的深度,决定了他做事的深度。
这使我想到了,上周和另外一个学生的谈话。
那个学生和我说也不一定非要上高中,有很多学生到了高中也是混日子。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于是我当场表示赞同。但是我还是认为,如果有的选,我还是建议上高中,最好上完大学。我认为现在大专学历和普通本科已经没有区别,但是上没上大学却有很大区别。
我当时的观点是上没上大学,两个人的认知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很可能是环境造成的,不上大学可能不会有某些认知,这些与学的专业内容无关。现在想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的思考习惯,学习的学习方法,甚至为了能考试好,而培养的研究能力都是未来的竞争力。
刚好最近七年级学到平行线,开始学习证明题,才发现原来证明题这么有趣。看学生的证明过程,包括八九年级的学生,就像在探案,能从一个学生写的证明过程看到学生的思路,能够看到他们的逻辑思维怎么样,他们想到了啥,没想到啥,哪些概念不清楚。
以前也能发现这些现象,但是从没有这样想过,现在重新从最简单的“因为所以”开始讲,发现证明题原来这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很多人说编程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只不过数学证明题是“因为所以”,编程可能是“如果...就”。
我们不应该把学习简单地看成成绩和学历,我们更应该把学习当成一个修炼场,学习各种常识技能,学习学习和做事的方法,锻炼思考的深度,让自己的常识日积月累,让做事的方法更加高效,让大脑不断升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看透事物的本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