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堆里的“欢乐喜剧人”——《笑林广记》(六十六)

今天要介绍的是《借粮》,先发原文:

孔子在陈绝粮,命颜子往回回国借之,以其名与国号相同,异有情熟,比往通讫,大怒曰:“汝孔子要攘夷狄,怪俺回回,平日又骂俺回之为人也择(音贼)乎,粮断不与。”颜子怏怏而归。子贡请往,自称平昔极奉承。常日:“赐也何敢望回回。”群回大喜,以白粮一担,先令携去,许以续陆运付。子贡归,述之夫子,孔子攒眉曰:“粮便骗了一担,只是文理不通。”

稍作翻译:孔子在陈国绝粮了,就让弟子颜回去回回国借粮,因为颜回的名字和回回国的国号相同,希望有这层关系能拉近距离,颜回去到回回国向他们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回回国人大怒说道:“你的老师孔子平时要排斥我们少数民族的人,特别讨厌我们回回国,平时就骂我们回回人‘回之为人也择(音贼)乎’,粮肯定不会借给你们的。”颜回闷闷不乐地回去了。孔子的学生子贡请求让他去试试,到了回回国后,对回回国人说孔子平时最敬佩夸赞他们国家了,孔子经常说:“赐也何敢望回回。”回回国人非常开心,马上借给了一担粮食,让子贡先拿回去,并答应会陆续派人送粮食过去。子贡回去后,把借粮经过告诉孔子,孔子皱着眉头说:“粮食倒是骗到了一担,就是文理不通啊。”

这则笑话是古代读书人对文理不通者的调侃,需要对儒家经典和孔子的事迹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理解到笑点在哪儿。我尝试着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孔子在陈绝粮”,是指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时,在陈、蔡之间被围困至断粮的事。当时孔子从陈国去到蔡国,在蔡国待了三年。因为吴国攻打陈国,楚国出兵救援陈国,听说孔子在附近,楚国就派出使者去聘请孔子,孔子将要动身前往。陈国和蔡国的士大夫们知道这事后一合计,都认为孔子是个贤人,现在他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逗留了好长时间,对两国的施政都不满意的。现在楚国这样的大国来请孔子去当官,孔子要是在楚国受重用,那我们两国的执政士大夫就地位不保了(意思是孔子在陈国蔡国没受到士大夫们的推荐而被起用,而在楚国受重用,一则国君会责怪这些当政的士大夫们放走人才,二则担心孔子会因此记恨他们而进行报复,可不是这些士大夫在担忧国家安危)。于是两国的士大夫就派出家兵将孔子围困在陈蔡交界处,不让他到楚国去。孔子被围困后时间一长就断粮了,随行的人员很多都生病了,不但哪儿都去不了,情况还很危急。但就算到了这样山穷水尽的地步,孔子还是像平时一样天天看书、讲课,没有一天停下过。这里是借用这段孔子的事迹来营造了一个虚拟的故事场景。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也是他最喜欢的学生。子贡也是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是个口才了得的辩士。

“异有情熟”的“异”是通假字,通“意”,料想,猜想的意思。在网上和纸质书上的这则笑话没有见到过有人注解过这个字,这里特别说明一下,不然不容易理解什么意思。

“孔子要攘夷狄”是指孔子的著作《春秋》的核心思想“尊王攘夷”,就是重新尊贵周王室,一起抵御、排斥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及其文化。

“回之为人也择(音贼)乎”出自《中庸·服膺》,原文是“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意思是孔子夸颜回这个人做人的原则是选择中庸之道。这里回回国人没文化不知道断句,将这句话念成“回之为人也择乎”,而择与“贼”的古代发音相同,就成了“回之为人也贼乎”,意思变成了“回回人都是贼”,因此才对孔子这么怨恨。

“赐也何敢望回回”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为:“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简单翻译一下: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贤能?子贡说,我怎么能和颜回比!颜回听到一个知识能领悟到十个知识,我只能听到一个领悟到两个。孔子说,是啊,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这里“赐”是子贡在说自己的名字,“回”则是颜回。子贡欺负回回不知文义,故意把这句话断句成“赐也何敢望回回”(第二个“回”其实是下一句的开头的字),就成了“端木赐怎么能和回回比”的意思了。

这个笑话是在讽刺那些不知经义不学无术的人。《笑林广记》里这类利用谐音梗、断句梗(古代的书没有标点符号所以不会断句就容易理解错误)的笑话不少,在古时候读书人因为知道这些知识看了会觉得好笑,现代人如果不了解看了估计是莫名其妙吧。当然,现代人看不懂这类古代笑话其实也不打紧的,不是啥必不可缺的知识。真有兴趣知道,还可以看我写的解析嘛。

呵呵。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874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