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路上

      中午醒来,睡眼惺忪地打开微信,名字叫“麻花组”的聊天群弹出一个消息,哦,不,是图片,看完这个图片后,我就给它随便取了个名字:《乡间的小路上》。一条小路,铺着白得耀眼的水泥,从远方弯弯曲曲而来。两扇镶着金色边框的黑色大门嵌进灰色的水泥墙里,门上方伸出用透明的、质地并非柔软的塑料做的挡雨板,这堵墙使经过它脚下的硬化路显得更加干净、更加明亮!

      墙的斜对面,停着一辆灰白色的小货车。车头看起来很新(驾驶座后面那扇玻璃以及镶着这块玻璃的白灰色的车板,看起来洁净无尘),难免给人这样的视觉感。很遗憾,这视觉感被它旁边的铁架子给否定了。铁架子呈弓形,紧靠车头,并高出车头一点点,它的两端被焊在货箱的两端;接下来,将两根铁棒焊进“弓”内,间距占“弓”的两端形成的线段的三分之一;这张弓锈迹斑斑。这的确是辆旧车,整个车厢都有明显的黑色或铁褐色的、大小不一的斑点——不是车身的油漆被刮落,就是日日年年的风吹雨打所致;可能没有车门的缘故(我想司机在急速行驶中,尤其在上坡的过程中,没有担心货物掉在地上?),车屁股的腌臜到了极致,堆积的旧尘土几乎把白红相间的尾灯和蓝底白字的车牌号给淹没了!尽管它快到了“退休”的年龄(图片给人的视觉就是这种),仍努力地工作着,货箱底板上铺着一块边缘略微破旧、如纸一般薄的绿色木板,木板上面放着两堆码得齐整、共有百来张的薄而小的木板。

      车头的正前方,一根细而白的杆子耸立着,一根头发般细的电线似乎从它顶端向右边的远方走去,这当然不能断定它是电杆或是路灯杆。在杆子离地面大约五分之四的地方,别着一根只有几米长的细且白的铁棒,铁棒两端分别挂着一串褪了颜色的小红灯笼(每一串有三只小灯笼,这三只被两个金黄色的圈儿粘连起来。),尾部灯笼的金圈儿则垂着一圈金黄色的短穗儿,这两圈穗儿在空气中略显凌散——似乎有风吹一般。

      车头的左前方是两幢楼房,有意思的是这两幢房这样放在一起,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冷幽默”这三个字;都只有一层楼,封顶却不是简单粗暴、潦哩潦草。紧挨车头的这幢,卧室的顶是面上贴着米黄色瓷砖的三角形的梁,梁子从顶部斜下来,并没有直直的伸出来,而是意犹未尽地向内转了个弯——转弯的弧度圆滑,前行至三五厘米的地方便停下来,有趣的是:拐了弯的这截面明显地宽广一些;整个梁子的面光滑,有意思的是:在梁面四分之一的地方下沉两厘米,新成一个一两厘米宽的平面,再在这新平面四分之一的地方下沉一厘米多,又新成一个一厘米宽的平面。客厅的那个顶——先说说客厅楼层吧,由于车子和卧室楼遮挡的缘故,它的楼层无法看完,尽管这样,二楼的三个大窗户仍完完整整地裸露在我的视线之中;紧挨卧室楼的窗户下方是幅山水图,图形为长方形,由多块色彩各异的瓷砖拼贴而成;除去这图,客厅楼(包括一楼)的所有条形瓷砖一律为白色。一个房间面向柏油路的墙面装着三个大窗户,这难道不足以证明这幢楼又高又宽吗?也许,正是由于它的高且宽、窄高而洋气十足的卧室楼傍邻着它的缘故,太显眼了!于是,它就只用一块铁板草草地封了顶。铁板很薄,远远看去,比烟盒里面的锡纸还要薄;它的表面涂了一层蓝色的漆,还有一道又一道凹槽,雨水落在上面无法四处流淌。铁板看起来瘦得如张纸,却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将整个楼层盖住,有许多细且锃亮的铁柱以合适而美观的间距牢牢地支撑它——我看到的就有四根!这套楼房炫耀到半路中,忽然明白了什么,开始收敛——可是迟了。

      车头前方、离它稍远的楼房似乎与它相反,它拼尽全力展示自己的独特之美,可惜,该死的车头将它下半身给挡住了……我们只看见它那蓝中泛白的琉璃瓦堆砌起来的屋顶、屋顶下面墙上的一个窗户、一根白色的管子从屋顶底部——准确地说是从八九厘米高的白色屋檐底部——紧贴着墙面向地面垂直地溜下去。幸亏这辆货车只是小货车,不然我们就看不到她结构精巧的正面和琉璃瓦屋顶了。怎么个精巧呢?琉璃瓦屋顶是一个倒写着的“V”字,但不完全是“V”字,因为伸向前院的射线应该继续与伸向后院的一起自然、恰到好处地斜下来,落在白色的屋檐上(视觉上看就是这样),从而形成一个中规中矩的等边或等腰的三角形;它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头一抬,向前跑,竟然跑出一段与白色屋檐平行的射线来!在与屋檐垂直性对齐的地方停下来,自主地生出两片白色的屋檐。这两片屋檐在它的两边斜下去,居然与下面没有连在一起的旧屋檐构成了个等边三角形。面对新生代的“挑衅”,旧屋檐不甘示弱,挺展出面积不大不小的白色平台,用来挡住雨遮住阳光。旧屋檐下面的阳台也慌了,赶忙在自己的前端挺立三根白色的细柱子,撑起这个平台。这幢楼没有什么小平房、卧室楼等做陪衬,只是孤零零的一座,却把紧挨车子的那幢楼给比下去了,不能不说是一个胜利啊!

      顺着这条白的发亮的硬化路一直向前走,路过两根站在农田里的、间距合适的白而细长的路灯杆,一幢农屋正缓缓地迎面靠近。它背靠树叶四季常青的小山,一侧紧挨着一堵水泥墙,另一侧毗连一排估计只有三间小屋的低矮的小平房。这三件小平房一般用作煮饭、放柴、喂养牛猪鸡等家禽,远远看去,灰黑的水泥河沙墙面,黑黑的瓦片铺就的屋顶,竟那么亲切。这幢农屋只有一层楼,楼上、楼下都只有三间小房;没有封顶的上面、紧挨小平房的那一块地方耸立着一圈长方体的围墙,其余地方晒晒谷物倒是不错的地方,因为没有遮挡嘛;面向硬化路的正面,细长的白瓷砖满满地贴着。这套农家屋与那两幢洋气十足的楼房相比,明显陈旧、寒碜。

      这条小路上,虽然耸起两座现代感十足的洋楼洋房,但是,它的一切景物,看起来,多么熟悉啊!

        这不是故乡的小路么?尽管离开故乡不是十年八载,只是短短几个月,我此时此刻才看到它的变化,美丽的变化!儿时的泥泞路喔,我童年时代歪斜在路旁的茅草屋连同门前那棵高大苍老的柚子树早已存入“过去”……路,还是那条路,白亮的混凝土和精致漂亮的“别墅”不仅没有削去它的熟悉感,还使它柔情万种。

                                    2011年11月24日

                                                  范通成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936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