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手法塑造饱满人物形象

文章讲述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着重讲述了曹刿对这场战争的评论。

文中塑造了曹刿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对比。包括曹刿与乡人的对比以及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

“鲁庄公十年,齐师伐我”,开篇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交代了交战时间、交战双方、交战的性质等信息。国力强盛的齐国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来攻打处于弱势的鲁国,对于鲁国而言,抵御侵略者义不容辞,属于正义的战争。鲁庄公迫于形势,准备迎战。

危急关头,鲁国一介草民曹刿挺身而出,欲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却劝他别多管闲事,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说打仗这样的大事由当权者们谋划,哪用得着你来操心?曹刿却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敌压境时分,曹刿拜见鲁庄公,是担心当权者目光短浅,没有远谋。可见他是一个关心国事、具有深谋远虑的人,虽然出身卑贱,灵魂却很高贵。

寥寥几笔,令读者看到了一个焦灼而热忱的爱国者,曹刿的形象高大起来。

相反,老乡不但自己不愿意参与国事,还劝阻曹刿也别掺合,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此处,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用乡人的冷漠浅薄衬托曹刿的爱国情怀。也为后文写庄公的鄙陋无知做了铺垫,同时也印证了曹刿的看法,那是前后呼应的笔法。

在交战中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与曹刿的沉着冷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鲁庄公的目光短浅。进一步印证了曹刿的推测。

曹刿真乃神人,对现状了然于心。

其次是语言风格的对比。前后语言风格明显不同。“问战”部分写得详细从容,多用长句,一问一答;“论战”部分也属于详写,总结作战胜利的原因,为鲁庄公解开克敌制胜之谜。这两部分内容都写得从容不迫。而中间段落写“战中”部分多用短句,短促有力,曹刿只用了“未可”、“可矣”作答,惜字如金,简洁到了极点,详略分明,为何?因为双方处于交战的紧张状态,不容细说,语言的风格符合各自的场景。

两百多字的文章,结构完美,人物形象鲜明,主题突出,是因为作者善于构思,详略安排得当,善用对比等手法,突出曹刿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总之,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曹刿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乡人的冷漠与曹刿的热忱作对比;曹刿的深谋远虑与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作对比;文章前后部分语言风格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形象鲜明,中心突出。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974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