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道菜就不要天天吃
要把一个人的兴趣,变成他所讨厌的事情,无需连篇累牍的道理劝谏,只需让他天天做、时时做就行。重复是最能磨灭热情的行为,也是最能放大事情缺陷的行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对事情感兴趣时,我们会有意忽略不足之处,可但我们为了拥有一个结束重复的理由时,再小的瑕疵也能挑出来说事。
所思所想,所行所为。偶然得到一道很喜欢的家常菜的烹制方法,最多只会连续做三次,之后要隔一阵子才会再去做,并且是包括原材料在内的不重复。比起事情,我们对食物产生腻烦之情的速度,要快很多,尤其是今天这个已经没有什么饥荒的年代。甜甜的糖果,两三颗之后就不会再想吃了,这并不是因为饱,就是因为腻了。
杜绝重复发生的措施,就是保持距离,距离会产生美。天天见面的人,我们通常不会刻意地回忆,与之过去的种种;而常有分别的好友,常常于电话中互相追忆往昔。在物理的视野中,万事万物都可以抽象成质点;而在哲学的视野中,四海八荒内谁又不能被抽象成存在?对事物,我们因为重复而厌烦,对于人,也是会因为频繁见面而渐生不喜,只不过会戴面具的人,不会在对方面前表现、或不在人前表现。
现在,为了保持能力,有些事情必须定期重复,但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重复带来的磨灭热情的负作用,我会有意识穿插不同事情,往往是归属差别很大的事情。跳跃的行为和思索,才能充分阻断重复的延宕。被用作穿插的,当然少不了可以称之为不是事情的事情,即闲庭信步无所为。人要拥有一直做事的热情,就必须拥有不做事的时间。
事情再怎么不同,终究还是事情。一天之内做不同的事情,表面上看并没有陷入重复之中,实际上还是处于重复做事之中。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在连轴转结束之后,是不是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干劲,只想瘫在床上睡大觉。便是因为重复做事导致了对所有事的厌烦。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的人,眼里闪烁不出璀璨的神气的原因所在。
失去干劲之后,我们就会陷入应付心理当中,事情做成就行,再也不求做好,这些体现在物质生产上的应付,都这还算好的,毕竟无过即是功。但在精神生产上的应付,会让人失去对美的领悟,更不会去创造美,就很荼毒了;并且,应付精神,虽然无形无色无声无味无触,但却能像呵欠一样传染他人,而这就很遗祸了。
文明的堆垒,没有像沙堡那么容易,但文明的崩溃,却和沙堡一样简单。堆过沙堡的都能体会,上面的沙子松散,并不紧要,而作为基础的下面的沙子,不硬实的话就会造成沙堡的坍塌。将社会比作沙堡,那么谁是作为基础的“沙子”呢?不用我细说,不天真的成年人都知道。而不天真的成年人还知道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人,常常不由自主地失去生活热情,虽然最后靠着顽强的积极心态召回热情,但那“伤疤”却一直隐隐作痛。
是什么,在催着我们将一道喜欢的菜,天天吃、顿顿吃,吃成我们再也喜欢不起来的菜!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