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媒介即隐喻
《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同时也是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娱乐至死》一书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在该书中,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令人深省,并认识到媒介危机。
该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用事实论述: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该书共分为两大板块,前言和正文;正文又分为两篇,共11个章节。
《娱乐至死》的第一部分由五个章节组成,分别是:第一章“媒介即隐喻”,第二章“媒介即认识论”,第三章“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第四章“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和第五章“躲猫猫的世界”。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作者着重强调了人类的会话形式对对于人类要交流的思想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我们所使用的会话形式,或者说交流的媒介,会天然的对它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筛选与改变。。人们用媒介来定义自己的社会,生活,种种。就仿佛人们用语言作为闹钟思考问题的方式一样。媒介就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媒介的变迁意义重大,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本身就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媒介会影响人们定义真理,理解真理,并且任何真理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载体(象征形式)。在影响我们看待真理与事实的基础上,媒介对能够左右我们组织思想,进而对整个上层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印刷制品传播了真理和智慧,破除了迷信和陋习,甚至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民族感的诞生。而美国从一开始就对铅字十分依赖,在那里阅读再不是贵族化的活动,创建美国的人群也是极富智慧修养的一群人。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表意,如果说文字是严肃的,它代表着理解和信息的传递,那么娱乐正处在反面,图像的介入掺杂了美学和心理学的学问,文字的地位不再。作者认为,印刷机统治下的人们更有逻辑性,更严谨也更加严肃。他们不仅删除书面阅读,在面对口语中的长难句时,也能够很好的应对。对于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代,叫“阐释年代”。到了19世纪末, “阐释时代”开始逐渐逝去, “娱乐业时代”开始显现。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冲击了“阐释时代”的两个观念,其一,交通和通讯可以彼此脱离。原本报纸等上的文字往往都是本地的具有切实价值和指导意义的信息,但电报的出现产生了许多不相关的没价值的信息,人们只关心消息来得有多远有多快,却没有意识到人们每天获得的新闻中几乎没有任何对人类生活的指导价值。再之后,电视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以神话的姿态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电视的本质是娱乐的,但因为太过司空见惯,对人们来说是熟视无睹的,并且因为习惯而变得有价值了。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138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