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敦煌》,泥沙俱下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每个人的敦煌之行,想必都各不一样,是沙,是美食,是莫高窟,是王道长,是常书鸿……我的敦煌行,即使一年之后,还是久久回响在心头,那是虔诚,欢喜,挂念。
看由王潮歌导演的大型情景剧《又见敦煌》之前,导游小冯多次赞美这出剧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的表演,是有热爱有情怀的。演出结束,看过无数次此剧的他眼睛仍然湿润,事实证明,《又见敦煌》的精彩和精髓已经不是壮观二字可以形容,那是一种源远流长、何其厚实、囊括了几千年的精华展现。
剧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数字中心一则,建筑整体看起来有点水立方的感觉,寓意为沙漠的“一滴水”。看表演当天,我们在鸣沙山月牙泉登上沙漠之顶,双脚已经像灌满了铅,沉重得很。怀着好奇的心情以为来享受共四幕的一出剧,没想到,到了现场却没有座位,站在人头涌动的黑暗里,倾听一个个穿着白衬衫的年轻男女在灯光移动里朗读张骞出使西域、莫高窟开凿等故事。
第一幕剧并没有特别打动我,因为等待太久,脚太酸了,加上了右膝盖又受伤未痊愈。但不一样的剧形式吸引我好奇,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展现?在摸黑中前行。一分钟后看到张骞、张义潮、悟真和尚、王道士、常书鸿等人物如蜡像般站立两侧(因为太真,让我以为是假人)。随着饱含感情的独白响起,这些与敦煌紧密相连的人物逐一走上中间撒满了沙子的T台。 第一个出场的张骞拄着拐杖,“请问,这是哪儿?这里是敦煌吗?”一句深情的独白后揭开了每个历史人物的出场序幕。那么真实而情感如此饱满的常书鸿、张义潮、王维等人这么近距离地在眼前走过,让人瞬间像在做梦——黑暗中的观众不复存在,灯光下、沙台上的历史人物在发光发亮,与沙子融为一体,闪耀无比。
只见有位饰演飞天的演员因为着装复杂且长,出场时踩到自己的裙子,踉踉跄跄,差点摔跤,但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昂首挺胸,神态庄严,将历史人物真实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也许已经演过无数次,在这个铺满沙子的T台上独白和行走无数次,但他们脸上的凝重让大家看到演员们认真对待的样子,怀揣对历史人物的敬重和敬畏,这样的演出让他们的舞台不再普通,那里凝聚着风沙肆虐的千年沧桑。
此时,我们忘却了脚的酸痛,沉浸在风沙的历史里。
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摸黑来到第二场布景里,看一出穿越剧,这是由敦煌学的研究员与王道士的对话为主,重现1907年一个让国人难以忘怀的夜晚,两百多箱经书被王道士以两百银子卖给外国人的场景。前半部分的对话呈现了王道士的无奈和研究员的悲愤、无可奈何,后半部分则是在载歌载舞里,看到飞天景象,仁慈的菩萨开口原谅了搬经书的敦煌人和王道士,现场充溢着悲悯情怀。
看到痛哭流涕的王道士从眼前跌跌撞撞地朝菩萨奔去忏悔,观众肃静了……
带着在第二个场景里慢慢沦陷的心情,我们在第三个场景里感受到的是一种悲观和无望。观众被安排到只能容纳二十来人的小房间里,观看莫高窟壁画上的几位夫人的故事。房间设计是三层结构,往下透过玻璃可看到夫人们的日常妆容,夜晚就寝和对话内容,往上抬头看到的则是风沙肆虐。经过引导员和夫人们的对话可得知,千年风沙正在慢慢侵蚀她们。爱美的夫人们即使历经千年,还是对自己的容颜很爱惜,始终要保持端庄、精美的妆容,还有精致的饰物……但历史正在被风沙慢慢吞噬,留不住的美丽,流逝的是万般璀璨的光年。
在第四场景里,终于可以坐下来像个正常的观众好好欣赏一出剧了。在朗读者“瞬间就是千年”的声音里,在唯美的灯效里感受敦煌历史的沧桑,那是对千年一瞬的盛衰无奈的一种表达,对时间流逝中宝藏留不住的惋惜之情。
虽然是从莫高窟出来再看《又见敦煌》,但看了这出剧后,再了解洞窟,才能感受到渐渐失去颜色的壁画中的人物和故事的精神旨意,真正体会千佛洞的魅力所在。这晚的欣赏有些体力不支,因为双脚酸痛,但恰恰是因为体验过沙漠之旅,这出声临其境的大型情景剧才能让我深切感受敦煌璀璨的人类文明历史。
越走近敦煌,越觉得自己的无知。
越靠近敦煌,敬畏之情越深。
越了解敦煌,古文化之路越清晰。
看完,久久不能自拔。四幕四个转场,观者的心随着演员的演绎在朝代前进中的命运波折而起伏。
“一瞬间,就在一瞬间;一场梦,梦了一千年;一转眼,只是一转眼;梦一醒却过了一千年,一瞬间;就在一瞬间,一滴泪;流了一千年,一转眼;只是一转眼,一阵痛;却痛了一千年,一瞬间;风为你流泪,就在那一瞬间;梦已经破碎,泪已消散;岁月难离欢。”
朗读者诗意的台词,让此刻的瞬间与过去的千年紧密相连,彼此需要,并且不再遥远。敦煌的璀璨一直都在,从没黯淡过。
一滴泪,流了一千年。
一瞬间,泥沙俱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