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理由与童年疏远

摘抄:在工作多年之后,我才有机会执教小学低年级。这对我这个长期执教高年级的教师而言,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虽然同样是小学生,但当我面对低年级儿童时,似乎有了全新的感觉--我离童年更近了! 可是,我真的理解童年吗?我又真的懂得儿童吗?

认真研读美国哲学家加雷斯·B.马修斯的《童年哲学》,书中的一个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马修斯有一次与教师们交流,其中一位四年级教师问他:“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怎样的?”马修斯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儿滑稽。一位经验丰富的四年级教师,向一个从来没教过小学的大学教授咨询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马修斯推测,这位教师已经习惯性地 认为,大学教授有种种关于儿童怎样思维、怎样行动以及儿童在每个阶段想什么的理论。他如此习惯性地接受专家的理论,从某大学里来的小学教育外行能将他最熟悉的那些人的真实情况告诉他。这种设想并不合理。很多教师经常听各种讲座,在听讲座前,我们是否也如那个四年级教师一样,寄望于别人来教我们怎样去认识、了解我们的学生?要了解童年理论,我们通常要求助于心理学家。但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教师应该具备自己的童年理论。对照自己历年来的实践与心得,自己模糊的、不确定的童年理论,似乎渐渐有了轮廓。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26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