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民歌一一地域之魂

                郭  澄

大千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声,有声的地方就有调,而人们又通过不同的声调,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由此,又由于地域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出了带有地域特色、劳动特色、生活特色、情感特色的曲调,再加上丰富的语言表述,形成了地域色彩十分明显的歌曲一一民歌!地处黄土高原的万荣县,有一朵充满地域特色的幽默之花万荣笑话,同时也生长着另外一朵充满激情、香气四溢、引人留恋的小花一一万荣民歌!

万荣县是二十世纪50年代初,由万泉、荣河两县合并而成的县,其名字由各县分别取一字而成。万荣人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众多,被称为文化县。受封建伦理思想影响,人们性格内秀。虽然人与人之间接触十分方便,可情感交流受旧的思想影响,言有分寸情不外露。所以,产生的民歌,即没有陕北的高八度大情大爱;也没有内蒙古的辽阔悠长;更没有新疆、藏族的欢快活泼。他只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忧解困时哼唱的一种小调,只有逢年过节及社火热闹划旱船、跑纸马、舞龙舞狮、打花鼓、踩高跷等节目表演时,才有专人在旁边以民歌小曲调吟唱助兴。让旁边的观众在铳声、爆竹声、人们的嘈杂声中感受节日的快乐。或黄河岸边拉纤摆渡时,在汹涌澎湃的浪涛声中鼓劲加油时,才有几段高亢嘹亮的唱段,其余基本上都是哼唱的小调式歌曲。虽然它不像山歌、草原牧歌那样放声歌唱,却以它特有的方式,不屈的韧性,在民间代代传唱着,也是这方土地上人们性格的写照,说民歌是地域之魂,一点都不为过!

1987年演出剧照

二十世纪70年代末即1979年,当时的运城行署文化局,根据省文化厅安排,举办首届民歌、民舞、民乐表演。为真正搞好这次活动,在当时的县文化馆馆长畅明生安排下,戏曲组郭弘礼,刚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民间音乐爱好者,南张尚家村的郝银奎等,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黄河岸边,搜集整理我县的民歌。为了搜集保护好这些民间文化,他们分别进行了分工:畅明生馆长主要整理花鼓曲牌;郭弘礼老师搜集整理当时的宝井公社黄河岸边的船歌;郝银奎老师搜集整理民间小调。

当时下乡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一个电话就把事办了,那可真是冒着三暑天骑着自行车,自己带干粮,挨村跑挨家访,为一首歌住在主人家。听唱记谱就得一两天……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共收集到《自本熬活》《回娘家》《纺棉花》《烙油馍》《打秋千》《对花》等三十余首歌曲,和三十多个红白喜事唢呐曲牌。

1979年9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运城行署文化局在河东剧院,举办了首届“三民”调演(民歌、民舞、民乐)。经过重新编排升华,我县花鼓以田金川老先生腰鼓为主,淮健康、郭澄两个胸鼓,上义村的铁蛋(大名忘了)多鼓配合,十多名姑娘伴舞,参加表演,并取得了很好成绩。运城演出结束后,又在县大礼堂给县委、县政府和县城干部职工进行了汇报表演。这次演出增加了吴新生和尚改香两位老师的男女声对唱《自本熬活》,女声小合唱《打秋千》等几首男女声独唱歌曲。至此,搜集采风到的二三十首民歌和唢呐曲牌正式油印成册,得到广大观众和有关领导的认可,搜集民歌也成了文化馆音乐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这次活动,使我省的民间文化不但得到了很好保护和传承,而且使一批经典作品与时同行得到很大升华。曾经让山西省歌舞团辉煌灿烂、风靡全国的歌舞剧《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就是这项活动的开花与结果。此后,其中的好几个舞蹈节目在春晚舞台上得到了展示!

1985年,原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副经理王克勤同志调任文化馆任馆长,运城地区行署文化局组织第二届“三民”调演,我县参演的节目是根据郭弘礼老师在黄河岸边,原宝鼎公社搜集整理的《宝鼎船歌》。这是一首根据黄河船工在拉纤中与风浪搏斗时,风平浪静悠扬时,拉纤摆渡艰难前行时等不同场景,所喊的号子创作的无伴奏男声小合唱。由于地域水情不同,宝鼎船歌也和其他船歌、号子有所区别。据郭弘礼老师说,他1979年收集时,曾经的船工只剩下一个了。为了把宝鼎渡口的船工号子收集完整,他在原宝鼎公社寨子村住了4、5天。《宝鼎船歌》首次参加地区“三民”调演,参加演唱人由王克勤、龙文选、张旭光、畅舒、秦雨生、龙忠东、郭澄等人组成,城镇中学音乐老师王敬民担任领唱。

1989年演出剧照

随后几年,《宝鼎船歌》又被改编为舞蹈,参加地区“三民”调演,除王敬民、王国暄、吴典国、畅舒、郭澄等,还在万荣中学上学的畅军等同学也参加了演出。那届演出不是站立不动的小合唱,而是边唱边舞的表演唱,王敬民老师编舞并领唱……

一位哲人曾说过:建筑是艺术的凝固,艺术是生活的流动!民歌何不是历朝历代祖祖辈辈生活的流动呢?它有曾经的爱情故事,它有曾经的日思夜想,它有曾经的酸甜苦辣,更有曾经人们的油盐酱醋。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变化,它也不断升华着!

1990年10月,山西省文化厅举办民间音乐舞蹈大奖赛,我县文化馆新任馆长姜英杰,特别邀请地区群艺馆音乐老师孟凤茹、地区文工团郝宗谦老师,对男声小合唱《宝鼎船歌》,在原曲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合唱团队增加了万荣中学黄沛舜等几名中学生。文化馆解孟虎、城镇中学赵笃宏两位老师作词,龙文选老师根据我县民歌《烙油馍》《回娘家》《纺绵花》《自本熬活》等歌曲的音乐特点,创作的男女声二对唱《光棍与寡妇》参加了比赛。《光棍与寡妇》这首歌曲表现了光棍思亲寡妇念爱,两人冲破封建思想,最后结为夫妻的爱情故事。由曲云芳和郭澄演唱,荣获山西省文化厅创作二等奖、演唱三等奖。这次创作、改编演出,把我县民歌的搜集整理和表演推向了高潮,为我县民歌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0年屈云芳、郭澄《光棍与寡妇》剧照

正当基层民间音乐工作者信心满满全力以赴准备大干时,由于改革大门敞开,年轻人喜好的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大陆覆盖社会各个角落,本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民歌也因其土得掉渣、地域特色严重、方言难以听懂、受众面窄,受到某些崇洋媚外者的歧视,而退出了大众舞台。特别是中央电视总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只设有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民歌因为在音乐“殿堂”无名无派,自然就登不上“大雅之堂”。因为不入流、不正规,大部分基层音乐工作者和年轻人也就不重视它了。对它的研究、搜集、发展、传承,只有个别人在“大雅”之下,默默地自我生存着……

1990年运城演出合影

进入新世纪后,阿宝、王向荣、王二妮等陕北民间歌手和蒙古族民歌的“呼麦”“长调”等,在央视三频道的《星光大道》上,以其充满激情的演唱风格和原始的嗓音征服了乐坛。他们的作品包括《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走西口》《那是一个谁》《半个月亮爬上来》《套马杆》《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等。全国又一次掀起了民歌潮,各种大型晚会上都会有一两个民歌高手,像调料一样为活动增添一些别样色彩。

郝银奎老师参加视频录制

2020年,县文化馆以畅晓红为首的一班人,重新燃起了保护、传承万荣民歌之情。由副馆长吴震、吴希娟牵头,首先搜集挖掘即将遗失的原民歌资料,然后又组织原收集人郭弘礼、郝银奎和民歌爱好者王一匡、薛义侠、李有宝等老师,对其进行认真整理校对。最后在原县文联主席张旭光、现任文化馆副馆长吴震编辑下,一本铅印的《万荣民歌选》热呼呼地出炉了,二十世纪70年代末收集油印40多首万荣民歌得到了很好保存。2023年11月份,他们又邀请全县视频制作技术高、摄影设备先进的贾智,在文化馆副馆长李晓达监督下。邀约原收集人郝银奎老师和民歌爱好者郭澄,通过视频拍摄形式,录制了十多首民歌;通过采访述说了万荣民歌的历史渊源和万荣民歌的特点。这种以影视技术保护万荣民歌的方法,使万荣民歌更形象更具体化了。2024年5月,县级非遗文化项目和非遗文化传承人申报审批中,他们又通过了吴重阳、孙一惠、贾盼等几位年轻的专业音乐老师,作为万荣民歌传承人,为万荣民歌今后的传承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使万荣民歌的传承发展得到新的提升和充实。我相信,有他们这班人的努力和付出,万荣民歌这朵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小花,一定会越开越艳逾长逾繁根深叶茂绿树成荫,世世代代传下去……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60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