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厌女》上野千鹤子

百闻不如一读系列,中日文化本身有差异,不一定完全符合我们的国情,其中传达的一些内容比较挑战传统价值观。上野千鹤子自己也说,这是一本让人读了不愉悦的书。但是,书中涉及的现实问题,的确也值得我们思考

如同作者所写“无论怎么不愉快,我们都不能闭目不见的现实,就在那里存在着。而且还因为,我们同时也懂得,无论多么艰难,只要我们知道了那个现实,就有改变他的可能性。”

那么,就开始吧——

厌女,与喜欢女性并不冲突,在男性和女性中,都会发生。男性表现为“女性蔑视”,把女性当作一种符号,一种证明自己可以的工具。在他们眼里,女性应该是永远年轻漂亮,永远身材好的符号,而并非一个会成长、会变化的活生生的人。其中,类比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以及男性将女性设定为诱惑者的幻想,很容易带来不适感。

厌女,在女性中也很常见,表现为“自我厌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曾经想过“我下辈子要当男人……”我的母亲,小姐妹,都曾经有说过类似的话。在当下的时代里,女性既要完成事业的追求,完成一个女儿的使命——婚嫁、生育。简言之,女性需要完成自我实现的个人价值,另一种就是男性给予的婚姻价值。杨丽萍这样优秀的舞者,邻居博士后姐姐等这样优秀的女子,都会收获一波莫名其妙的评价“好可怜,好自私……”其中,不乏同为女性的评论者,甚至是自己的母亲,如邻居姐姐的母亲。

虽然,她们拥有着很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成就,但是在有些人眼中,她们也只是实现了个人价值,仍旧是不被男性认同的失败者、可怜人。如果无法内心自洽,女性就很容易内心拧巴:我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我变得如此优秀,仅仅因为没有婚姻,没有男性的认同,就被定义为失败。如此,女性会陷入“女性需要男性认同的价值体系”之中,一方面,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厌恶,另一方面,对男性充满敌意,拒绝给予他们任何评判自己的机会。

【摘抄】

没做母亲的女人不被这个社会当作“成人”对待;成为母亲之后,女人虽然会被道喜,但对她们所承受的重负,社会却一点儿也不来分担。女人也许为当上母亲而喜悦,但要意识到为之付出的代价之大,是在孩子出生之后。

工作现场的困惑是:对这些女性管理职位候选人,是应该把她们与迄今为止的“女孩子”同样对待呢,还是应该视为“异形的男职员”?事实上,许多管理职位的女性,被要求扮演双重角色,“既要做出与男职员同等的业绩,又不能忘记如女性事务员一般的细心体贴”。

只要社会性别的非对称性依然存在,我们可以推测,任何领域都存在性骚扰。倘若尚未为世人所知,那只是因为受害者还在沉默。

在一个容易滥用权力的环境里,控制权力的滥用,比滥用权力要困难很多。

“我”,总是过渡时代的产物,总处于半途之中。没必要否定过去的自己。正是因为过去的局限、过失以及“别扭”,才有今天的自己。原谅过去的自己,与那个自己和解,将那个自己怀抱在“我”的心中就好。

往昔之我,已成“他者”;未来自我,亦为“他者”。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613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