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火燎,冷香残月

火烧火燎,冷香残月

前天六一,老少同乐!

今日六三,自娱自乐——

(1953年6月3日 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已披袈裟,庆贺佛协七十寿诞,哼小诗以纪念之[色]

《火烧冷香残月》

允炆识火烧,龙首佩宝珠。

焚香祷婵娟,窈窕曳流苏。

潭静残月舞,蝉吟冷香哭!

明因得永乐,鸡鸣人间殊!

下文权当注释———

    明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下落不明。有关建文帝的失踪,历史上有诸多传说和猜测,但都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过,被朱棣的派人(郑和)下西洋寻之,制九龙袈裟于宁德支提寺侯,宁德金贝村金贝寺后的建文帝陵(?)……等等,等等等难于考证的轶事传闻,还是没有我家乡(漳浦)与朱允炆相关的传说来得刺激,并且,它们极具“考古性”!

  漳浦有九十九峰梁山,梁山山脉有一蜿蜒入海口的龙首山。龙首山下,有村庄曰火烧铺,龙首山脚,有村庄名字为火烧寮。

何而名之为“火烧”?!据说建文帝落难之前,也就是说,梁山龙首山盘踞的是一条威武无比的火龙,每三年就龙口大张,地火即汹涌喷出,因此方圆百里,火势磅礴!壮观!

那一年,建文帝正东躲西藏,仓忙逃遁,恰至龙首山,传说是如此描述的(笔者几年前之作)———

  漳浦寶珠巖吸引人的,就是明朝落难皇帝朱允炆的傳奇故事。他那一波三折的驻锡故事引人泪眼婆娑;加之驻足庙前,可見峰峦迭翠,蕉林荔海,绿波万顷,以俗话所说,曰“一望三落山,祖孙代代做大官!”如此种种,怎不令人思古探幽、流连忘返!

宝珠岩传奇故事多。主角大多為明朝高官達貴。所传的开山始祖是朱允炆(明惠宗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之子)就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其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宽政、削藩的改革(史称“建文改制”)。由于燕王朱棣发动兵变后攻入南京应天府,朱允炆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

民间是这样传诵的:那年,惠宗朱允炆的叔父燕王朱棣(明成祖),起兵攻占帝都南京。宫中一片火海,朱允炆身处险境,生死关头,赶紧打开祖父留下的妙计锦囊;那可是军师刘伯温预测之天机哪!啊!内留三宝:一套僧服及剃头刀,一颗国宝避火明珠,一张逃生路线图。目瞪口呆之余,他折服国师刘伯温之神算,依密室地道,仓皇逃生。據說當時,內侍也遵太祖密偈所囑咐,一幷落髮3人,應賢等人結伴護駕。

不禁遙想當年的火烧寮――

漳浦县梁山龍首山一带,自古以来,每隔三年。山火自燃,万物烧尽,故名“火烧寮”。而三天后终自灭,更显神奇!

当年,朱允炆至漳浦火烧寮龙头山时,山火兀然自燃,被大火吓得不知所措的朱允炆,慌忙捧出定火明珠,护身避火。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地龙大张巨口,顿时狂风大作,火焰猎猎!嚯嚯然,宝珠“吱”地一声,被吸入岩石地缝-----龙喉(今九龍潭石刻下方),倏而,火海自灭!

“叔夺侄位(皇位),天意废吾,”惶恐过后,朱允炆不禁仰天长叹,“还祖其身”(朱元璋年轻时曾为僧人)!遂在龙喉处结庐为僧,隐名度日,以免再遭厄运。

自此,火烧寮神奇之火也就不再燃烧!

朱允炆临终之时,亲口告诉嫡传弟子之身世,:“叔夺侄位,国泰民安,吾也心慰。尘缘昭雪,寺名宝珠。”传说他还预言道,五百年后,会转世再来。希望国强民富,成就宏愿。

明朝漳州有數名朝廷命官,其中如盧維楨,高天俅,林士章等就結社與寶珠巖山腰一天然大石洞内,石洞鬼斧神工,大片石頭當屋頂,清泉洞中流,左側還渾然天成,有一長方石門,因洞中有水,有陽光,故冬暖夏涼,入洞者楽而忘返!

今重讀軼事,不禁感慨!甲辰龙年端午将至,夏雨连绵!而笔者入驻宝珠岩已是十年有一!什么词语可形容这飞逝的时光呀!!!

火烧火燎,因果轮回迥迥!

冷香残月,扶桑日出赫赫!

  耳邊的鳥兒聲聲啼鳴:“朱――允炆,朱――允炆!“,又像似”汝――是誰,汝――是誰?!”

是呀,汝是誰,我是誰?

如今的宝珠岩九龙潭,有一為紀念“半邊月”(據說,朱元璋特別喜歡朱允炆,取其乳名為“半邊月”)尔挖掘的,荷池特磊為新月形。

    十一年来,砸下“重金”,从勘測,施工伊始,至今,得到政府及其十方善信的支持,砌成了3千多臺石階,直達仙人洞,並美其名曰“三才洞”。完成准提古殿,圆吧,九龙潭,达摩面壁,金交椅,将军茔,选佛台,天书石……等几个“大工程”。

當然,您值得到此一趟:整個龍首山盤山石階,錯落有致:金交椅,選佛臺,巨石達摩禪定,寒山拾得等等美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更有天街,柯林等自然景觀等您穿越!

美哉,龍首山!

奇哉,龙首山!

移步換景,美不勝收!

梵音低迴,自然天真!

叹,火烧火燎!

赞,冷香残月!

再次感恩祖先——

清帝师蔡世远梁山先生[合十]

清帝师蔡新葛山先生[合十]

传一合十,感恩一切[合十][合十][合十]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2808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