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故居随想

来到了罗岭黄梅这个小山村,正是细雨绵绵的时候,也正是万物丰茂的季节。棋盘似的秧田,起飞、经停着数只白鹭。四周的青山透露出鲜明的生命之绿,一股山野的风,走下山来,踩着秧苗此起彼伏的脚步,无形中有一位仙子凌波而来,一声亲切的黄梅调,催开了绿水青山的笑颜。

还在很小很小的年龄时,耳听享堂里的三奶奶在纳鞋底之时,唱着略带忧愁的好听的曲调:“小小茶棵矮墩墩,手扶(你小)茶棵叹一声,一天啦摘茶摘到晚啦,晚上想你到五更!”。这样有别于红色遒劲的歌曲的曲调,一下子就深嵌在我幼小的脑海里。三奶奶还说,这是黄梅戏,是严凤英唱响的。严凤英还到过我们的横埠街上唱过黄梅戏。唱戏时,那是人山人海,五里八乡的百姓都来了,差点把横埠街都挤爆了。

再一次知道严凤英,那是公社的电影队来大队里放电影《天仙配》。电影上的七仙女在唱,底下的众多的妇女们也跟着唱。一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优美动听,唤醒了乡下人胸中沉睡多年的黄梅调,也唤醒了乡亲们的歌喉。却原来,严凤英就是咱们身边的人,唱的是家长里短的身边事。

我那时,还是个懵懂少年。并不懂七仙女与董永那感天动地的爱情,只觉得人世间,还有这般美好的感情,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只觉得,严凤英的歌喉,就像画眉鸟一样婉转动听,这世间原来还有这么好听的曲调。

逡巡在严凤英的故居内外,看着墙上的简介,听着人们谈起严凤英的桩桩往事,感叹她的艰辛,敬佩她的敬业与创新,硬是把一个乡野小调升华成一个全国人民都知晓的大剧种。何其壮哉,何其伟哉!然,一代艺术大师却含冤死于内乱,真叫后来者唏嘘不已。惜哉,痛哉!

正如英雄起于草莽,猛士起于行伍一样。严凤英后来的艺术成就,也得益于罗岭的钟灵毓秀。罗岭镇,位于大小龙山的环抱之中,周边又有浩瀚无垠的菜子湖,自成一片田地。山野之上,阡陌之间,湖滩之中,几千年来,农人怡然自得,男耕女织。兴胜之时,小调哼唱;对唱之交,你方唱罢我登场,山歌互答。一曲曲美妙的歌谣,日臻完善;一出出妙趣横生的生活小剧,极富乡野气息和生活乐趣。严凤英,浸润其中,有“天生我才”的美妙歌喉,又有大师们的精心指点,还有吸纳各方各种艺术细胞的磨砺,整合,提高。终于,成为一代黄梅大师。自此,黄梅戏犹如一股山野吹来的风,别出心裁,别有韵味。让人一提黄梅戏,就想到严凤英,就想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到底人间欢乐多”。

离开罗岭时,雨下大了。清亮亮的雨丝,还没有滿行的秧田,三三两两头戴斗笠拾掇农活的农人,构成了一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农耕图。

此时有歌喉啘啭在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那山边的老牛小牛哞哞地引吭高歌,好似与之回应。

再过时日,就是黄梅时节家家雨的黄梅雨季了。这是罗岭,乃至老桐城,安庆以及江南独有的季节。

年年都有黄梅雨。

年年,都有。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018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