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牛,估值超200亿

 清华大牛,估值超200亿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范昕茹


AI独角兽融资水涨船高
AI大模型火热,带动着资本蜂拥而至。包括智谱在内的头部AI创业公司成为资本的宠儿。

今年3月,智谱刚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投资。随后不到两个月,智谱又在6月初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中东石油巨头沙特阿美(Aramco)旗下风险投资部门管理的基金Prosperity7,融资金额达4亿美元。

此轮融资后,智谱估值达到约30亿美元,成功跻身200亿俱乐部,也成为第一个获得国外基金机构融资的国内AI独角兽。包括美团、阿里、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大厂则早已入局其中。

智谱AI的清华系背景,以及其技术路线上独有的自研路径,让这家明星AI公司能够短时间内获得投资者青睐,估值暴涨;然而深谙“商业化”的智谱也明白,当下市场之争已从模型之战来到商业之战。

在资本的簇拥下,得到融资的智谱要加速狂奔,进而穿越眼前的混沌,成为AI时代里耀眼的存在。

焦点

对于智谱短时间内斩获两轮融资,业内似乎并不意外。它自成立以来,一直是资本的宠儿。

智谱2019年诞生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的黄浦军校“清华”,由清华KEG(知识工程实验室)孵化而来。CEO张鹏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方向为知识图谱。董事长刘德兵师从高文院士,是曾任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科技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总裁王绍兰为清华创新领军博士。

几乎在成立之初,投资者就将智谱列为优质投资对象,认为其“有人、有技术、有客户”。

2023年,大模型的爆发,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大厂迅速入局,成为智谱的新股东。去年10月,智谱宣布,公司累计融资已经超25亿元。参与方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君联资本为基金管理人)、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直聘、好未来、红杉、高瓴等多家机构及包括君联资本在内的部分老股东跟投。

在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看来,在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为核心的新一轮融资中,大厂押注AI独角兽,除了分散风险的考虑之外,还有生态建设方面的考量。

反观智谱今年完成的两轮融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着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背景,Prosperity7则为外资。

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博士认为,海外资本投资中国AI公司,主要还是分散投资的考虑。“如今国际上的AI玩家主要就是中美两家,作为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肯定要两边分别押注。”

Prosperity7官网信息显示,Prosperity7的基金规模已从10亿美元增加到30亿美元。基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全球早期到成长期企业的颠覆性技术,推动下一代技术和转型商业模式的发展。自2020年成立以来,Prosperity7已在全球投资了40多家公司,涉及企业科技、金融科技、人工智能、B2B、消费科技和医疗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

“如今国内大模型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张俊博士说,“中美大模型差距3年左右时间,投资人会更倾向于去选择头部明星公司。”

智谱能够获得投资者青睐,也在于其目前是AI五小龙中最熟悉商业化的一家。

“智谱在to B上做得很好。”一位AI创业公司负责人如是说道。

智谱总裁王绍兰曾表示,“智谱从成立起就拥有To B基因”,团队一直是“一边研究技术、一边开拓市场”。

2023年2月,智谱开始组建商业化团队,招揽了前大搜车CTO、连续创业者张帆负责商业团队。此后,智谱不曾停止商业化的努力。

官宣累计获得25亿元融资后不久,2023年10月,智谱推出“Z计划”,招揽AI创业者和开发者,构建生态。今年2月,智谱推出针对智谱清言个性化GLM智能体的创作者激励计划,以更好支持开发者的技术和商业实践。

尽管拿到巨额融资,但对以AGI为目标的智谱而言,或许还远远不够。

行业内流传着张鹏的一句名言:“25亿元的融资根本不够,不管融多少、挣多少钱,都是通向AGI这条路上的盘缠。”

突围

成为投资界的焦点,并没能让智谱脱离大模型行业普遍的焦虑。

今年5月,一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战迅速席卷大模型行业,其中就包括智谱。

5月11日,智谱AI宣布,入门级产品GLM-3 Turbo模型调用价格从5元/百万tokens降至1元/百万tokens,降幅达80%。6月5日,智谱AI再度降低GLM-4系列的价格,将Air版的价格将至1元/100万token;GLM-4-Flash版本最低价降至6分钱/100万tokens。也就是说,一年多时间价格下降了近1万倍。

这是一个有些不一样的选择。在AI五小龙中,智谱和Minimax是唯二两个投身价格战的玩家。

对于价格战,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曾直言:“这是巨头间的游戏,百川智能别掺和进去。”零一万物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也认为,疯狂的价格战是“双输”打法。其团队不会贴钱、赔钱做生意。

“价格战其实有违商业逻辑,”一位AI创业公司的合伙人表示,“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想要盈利,肯定是定价越高越好,回本周期也就越短,降价意味着回本周期被拖长。”

张鹏并非不知道市场对价格战的质疑。在最近的开放日上,张鹏就表示,智谱的降价,并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通过技术的创新来实现应用成本的持续降低以及客户价值的持续升级。

更早之前,他曾表示,智谱商业化最大的拦路虎还是技术。如果智谱真已经做到了GPT-4或者GPT-5的水平,很多商业化上的问题,如效果不好、价格高昂,甚至连商业模型都不用再考虑,只提供API就行。

然而,有别于其他行业,大模型的技术迭代意味着疯狂的资源投入。除了软件技术层面的人力成本,算力和数据资源等训练成本更为昂贵。

公开资料显示,GPT-3仅训练一次的成本就高达140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LLM,一次训练成本介于2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OpenAI想要奔赴AGI,还存在千万亿美元的缺口。

随着数据资源的短缺,算力资源的匮乏,底层结构的局限,大模型的升级迭代正在放缓。即便如OpenAI这样的公司也开始步入瓶颈期,GPT-5的发布一再推迟。

投资市场也开始变得急躁。

一位AI创业公司负责人向华尔街见闻表示,明显感觉大模型行业的窗口期在缩短,最多2-3年窗口期就会过去。这意味着创业公司必须尽快找到商业路径,将投资转化为收益。

郭涛也向华尔街见闻证实:“现在初创公司拿到第一笔投资很容易,但90%以上都很难拿到第二笔。”

数据显示,AI行业的投资规模和数量正在减少,资本更多地向明星企业聚拢。

《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领域投融资数量和总额都在下降,其中投融资数量同比下降38%,融资总额同比下降70%。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则显示,2023年中国生成式AI行业投资事件数量为137件,投资金额218.41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月之暗面、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和另一万物这几家AI独角兽获得的融资金额就超100亿元。

贴近“商业化”,也意味着来自行业的压力将更清晰地传导到智谱身上。

今年6月5日的开放日上,智谱COO张帆反复强调,“企业对模型成本变得敏感”。在大模型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智谱显然意识到价格对于B端用户的吸引力。张帆认为,价格也是快速推动智谱前往API的必要路径。

当行业掀起价格战局,试图用价格换市场的时候,率先探索商业化,聚焦B端用户的智谱,需要尽快从中突围。

但似乎,智谱并未放弃AGI的梦想。官宣降价当天,智谱在其应用智谱清言中推出了001号智能体员工老罗,探索智能体的商业化之路。于此同时,如何将大模型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智谱商业化故事的中心。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048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