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茶馆

      前些日子回乡和朋友约好在镇里见面,时间就定在茶馆里,时过境迁茶馆也变得好了很多,有单独的茶室,空调和电商降温,桌子椅子也好了很多。

      家乡小镇螺溪,原名三都,其茶馆文化始于唐代,已有千年历史,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如今,但凡人流多、位置好的村庄皆有茶馆,全镇大小茶馆达50余家,每天上午11点左右,人们干完农活后都会来到茶馆,叫上一壶茶,点上一些茶点,聚在一起聊家事、谈农事,赶圩喝茶已成为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

      朋友来了发现茶叶的质量也好了很多,聊起当年对故乡茶馆的印象,现在条件也非当年,那年我还没有外出,就在家里做各种事情,有一年家里还和人合作开过一年茶馆,这段经历也是当年难忘的人生历练之一。

      那时候镇里的就三四条路,一条是319国道穿过镇里的路,一条是乡下进来的路,一条是从镇中心也就是电影院往外的那条路,每条路都不长也就几百米,所以镇子也不大,不用半个小时就能走完一圈。

      镇里也有比较大的建筑就是电影院、供销社、车站、新华书店等,也有镇政府、邮局、农业银行、税务所、派出所等办事机构。

      电影院和供销社就是镇里的中心,街道就围绕中心向外展开,就这样一个小镇却有几十家茶馆,这也是江西特有的茶馆文化,每逢赶集的日子,从周边的几个乡镇的人都会赶到镇里来赶集。

        当时的茶馆都比较简单,几张四方桌配四条长凳,头顶有电风扇,一个柜台摆满茶碗和各种点心和瓜子花生,外面有几个大灶台可以烧水,煮面炒粉,加上一点蒸笼蒸包子馒头。

        当年一杯茶好像就一元钱,一碟花生或瓜子也就一元钱,加上其它小吃一元钱,等茶喝够了就来一碗面一元钱,五元钱你可以吃上一段不错的午茶,还管饱,时间也消耗了2-3小时。

      喝茶的时候一桌子人天南海北的聊天,各种乡村故事外地的见闻就在茶馆里面传播到四面八方。

      我父亲和岳父都是那种茶馆的忠实“粉丝”,现在岳父也是没什么事情就骑走小电三轮去街上喝茶去了,这也是一种乡人在信息发布和沟通的享受过程。

      和父亲的朋友聊天,聊到家乡的人有一种习惯,那怕是炎炎夏日,中午有一种很让一般人难以接受的降暑办法,就是“喝热茶”,喝到全身出汗,出完汗之后说就很舒服了。

      这种享受我至今也享受不来,我喝茶都是泡一大壶,等水温降下了才喝,对茶的解渴我是认可的,虽然到现在也很难分辨各种茶的用处。

      年少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钱,和母亲上街一般就是卖一些家乡的特产,如腌萝卜、鸡鸭、菜等,一般等赶集的人散了之后去吃完素面就回家了。

      家乡的茶馆还会一直保持很多年,也会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也许到了哪一天,我也会和父辈们一样,去茶馆里面坐一坐,和乡人们聊聊天,记录一些家乡的事情和见闻,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些趣事和回忆。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154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