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门,方能认识自己 …

以前阅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行者无疆》,我跟着他的文笔,走遍欧洲,真佩服一个文人的勇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听说后来很多人去欧洲旅游把这本书作为旅游指南,还有人出来辟谣,说不能用它做旅游指南。我读得如痴如醉,可惜没有走出国门的机会,否则我也想出去看看世界,验证一下文中所描述的文化内容。

今天阅读余华的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到他到出国旅游,读到他写作《兄弟》《第七天》的心灵历程,真正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他在《在日本的细节里旅行》中写道:到川端康成的墓地去,每一个墓碑胖都有一个石头制作的明片箱,当在世的人来探望去世的人时,应该递上一张自己的名片。如此美妙的细节,让生与死一下子变得亲密起来。或者说,名片箱的存在让生者和死者拥有了继续交往的秘密权利。然后他又写了京都清水寺的戏台,面对着寺庙的佛像,让众佛欣赏歌舞。读日本的生活细节,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活有时比较粗糙,甚至缺乏人性化,让我们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阅读余华的《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笔记》,让我了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的政客和我们握手,他的手极其柔软,仿佛手里面没有骨头,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中国政治家们,和他们握手会有什么不同。他又写道这儿只喝可乐的时尚骆驼,在战火纷飞的中东,文学已经抵达了和平。他写耶路撒冷的旧城耶稣身背沉重十字架走完生命的最后路程,如今的苦路两旁全是阿拉伯人和有套人的小商铺,热情的招揽客人,恍惚间卡拿到耶稣沈北十字架走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里。他还写了到南非的旅游等,差别无处不在。。。。。。

我还看到他写《兄弟》和《第七天》的写作历程,看到一位作家博览群书,对自己小说的严谨表达,威廉。福克纳证明文学高于现实是不可能的,小说的叙述语言不应是作家自作主张,应该是有小说本身的叙述特征来决定,让我对小说突然有了一个认识:我们读小说是还原生活,是学习思想,而不是为了消遣。。。。。。

我在《篮球场上踢足球》这篇文章中看到:作者和莫言,史铁生等在篮球场一起踢足球,其实作家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他们生活中有幽默,思想中有趣味,他们的作品才是健全的。

当年明月曾说:我每天阅读两个小时,读了十三年书,写出了《明朝那些事儿》,我相信任何人能专注坚持做一件事情都能成功。

其实,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是围绕一件事情,不是执着于一件事情,对一件事情从各个角度去把握理解和提高。

走出家门,走出地域的家门,让我们看到辽阔的世界,走出思想的家门,让我们的认知扩展,走出生活的家门,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丰富。走出家门,方能更深刻的认识自己,也能更好的活出个性的自己,将自己人生之路上越走越宽阔。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197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