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第21课||汉代辞赋(下)

四、模拟期、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辞赋

公元前48年-公元前105年,大约150多年。

辞赋创作繁荣,但有时代烙印。

1.模拟之风盛行。

始作俑者:扬雄。

2.儒学的影响深化。

艺术上夸饰成分与堆砌生僻字的现象减少,运用经典成语、引用历史掌故增多。

3.适应政治的需要。

出现很多描写京都的作品。

(一)扬雄

代表作《甘泉》《河东》《羽猎》《长扬》。他的作品,针对汉成帝腐化奢侈的生活进行讽喻。但这些作品有模拟司马相如赋的痕迹,用意特别委婉,有时候不仔细品味难以窥测。因此,不如司马相如的赋意气风发。但有他的创作之处:打破大赋主客问答的陈规;铺叙处基本用骚体。

其比较有特色的赋是《逐贫赋》。反应了当时贤士在物质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同时也反应了贤士安于贫贱以全身远祸的思想。这篇赋把说理、抒情、描写融为一体,既严肃又诙谐,构思新颖别致,语言平易近人。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比如,韩愈《送穷文》、柳宗元《乞巧赋》,都受到了启发。

(二)班彪

公元3-54年,陕西咸阳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史玉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

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舅如愿。新朝王莽时期,至凉州,为割掉西北的大将军窦融的从事,劝窦融支持光武帝。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因病名官。

代表作《北征赋》。这篇赋反映了在社会动荡时期贤士进去无门而只图全身远祸的悲哀。同时也表达他要遵守儒家安贫乐道的思想而自守不变节。他一生最有成就的事,他育有三个孩子:班固、班超(军事家)、班昭(天下第一才女)。

班固与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合称“汉赋四大家”。班固的生平:没有官运的学霸文科生,25年写一部书的网红作家,渴望建功立业,最终冤死狱中。32-92年,与司马迁并称“班马”。初为兰台令史,奉命撰述东汉开国以来史事,迁为郎,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后窦宪失势自杀。他受牵连免官,被仇人捕系,死于狱中。其代表作《两都赋》。这篇赋的最大特点:以儒家经典为准,形成一种典雅的风格;赋中偶句增加,散行减少,开创骈俪的风气;各希铺排,遵劲有力。

五、转变期、东汉后期辞赋

106年-189年,模拟之风仍然盛行,但已有变化:1.言情赋出现。始作俑者:扬雄。2.抨击朝政腐败、揭露黑暗的作品增多。3.咏物赋范围增大 。4.骈偶化倾向更明显。说明:辞赋正在改变汉赋的传统作风,朝着魏晋之风发展。代表人物:张衡、赵壹、蔡邕、祢衡。

(一)张衡

科学家中的文学家,曾创作以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发明能够探测震源方向的地动仪以及指南车、独飞木雕等专九项科技发明。代表作《二京赋》,模拟班固的《两起赋》而作,讽谏当时王侯的奢侈之风。作品结构严谨精密,极尽铺张扬历,对文物制度的描述详细。特色之作《归田赋》,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描写田园隐居乐趣为主题的优秀之作。

(二)赵壹

恃才傲物,代表作《刺世疾邪赋》,东汉末年的抒情小赋,它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朝政、社会风气等,鲜明地表现了他愤世嫉俗、正直耿介的性格和反抗精神。艺术上,像精炼的政论,文字刚劲质朴,说明尖刻透辟,描写生动,有情致,末尾还用两首五言诗作结。

(三)蔡邕

博学多才,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代表作《述行赋》,与《遂初赋》《北征赋》大体相近,但更加深挚。《青衣赋》,更叛逆。

(四)祢衡

才高志大,愤世嫉俗。代表作《鹦鹉赋》,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咏物赋。

五、汉赋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1.开拓和扩展了中国文学许多传统的主题与题材。

2.文学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概括到细腻演进。

3.对中国文学语方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汉大赋是有缺点的,比如反映的生活面不够宽,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少,行文过于铺张扬厉,描写程式化,互相抄袭,语言过于雕琢。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20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