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没有结局?

无疑,《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没有之一。但与古今中外的名著相比,它很特殊。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它没有结尾,认为后40回非曹雪芹所著,是描摹话本出来的,让特权阶层喜闻乐见的一大俗物,是狗尾续貂之作。于是,半部残缺的《红楼梦》,让世人既觉得神秘,又倍感遗憾。

有人说,残缺为《红楼梦》平添魅力,就像断臂的维纳斯。的确,残缺,就会让人向往完整,红楼探佚也因此成为红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学派。但所有的探佚,也许能猜中结果,却无法复制过程。虽然只看了前80回,但我们已见识到了《红楼梦》的不凡,立意新奇、主旨深刻,层层铺垫、步步生花,人物命运若隐若现,故事结局呼之欲出,但却戛然而止,怎不叫人百爪挠心,非常闹心呢。所以,红楼未完,成为张爱玲的人生大憾,也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遗憾。

其实,这《红楼梦》没结尾,不是从来就知道的,是后来才知道的。曾经,大家以为《红楼梦》就是通行本(程高本)那120回,有头有尾。

胡适、俞平伯腰斩《红楼梦》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正经事,第一等是做圣人;第二等是求功名,也就是做官;第三等吗,做名士,注解四书五经,再不济写点唐诗宋词,再再不济整点杂剧昆曲。至于写小说,那是末流中的末流。很多写小说的人,都不属真名,而写出的小说也不受世人重视。

四大名著的成书,都没有确切时间,都是由后人几经考证才得出一个大概的时间段。可能是因为作者本身或小说内容的原因,《红楼梦》的疑团更多:成书时间、作者均不详,甚至文本都残缺不全。但雾里看花般的红楼,从问世之日起,就以其不凡之姿,吸引了众多人物,考据党也越来越多,可因为缺乏可靠凭据,考据成果不丰。

关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多数人认为是清乾隆年间,但关于作者,直到民国,才由胡适给出论断,就是曹雪芹,并且这个曹雪芹,就是清康熙年间曾担任江宁织造的曹寅的孙子。关于胡适的这一观点,至今仍受到个别人的批驳,但大多数人是默认的。大概原因就是,这些批驳者只能说胡适的论据不充分,但也没有充分的论据驳倒他。

胡适自称不欣赏《红楼梦》,但又对《红楼梦》的考证极多,并有石破天惊的观点输出。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恐怕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是高鹗。

高鹗,生活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字兰墅,喜爱读《红楼梦》,但只读过前80回。出于某些不能公布于众的原因,《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方式在人群中悄悄传阅,可最多只能看到前80回,没有结尾。

高鹗的友人程伟元也是红楼爱好者,一直致力于寻找《红楼梦》的结尾。他历时多年搜罗到了后40回中的二十多回,后又偶然在一个鼓担上重金购得剩余的十余卷,基本能够衔接上,但存在残缺,就邀请了高鹗一同帮忙整理、修缮。在他二人的通力合作下,120回的全本《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相继问世,并开始印刷发行。从此,《红楼梦》摆脱“地下”状态,广泛流行。

程高二人都默认重金购买到的80回后的文本,也是曹雪芹所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人都认同,120回的《红楼梦》全出自曹雪芹之手。但这一观点,被胡适推翻。

在友人写给高鹗的诗中,有一小注,“《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这是其一,再有就是前80回与后40回的情节矛盾,依据此两点,胡适推测《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

《红楼梦》的有机整体性,是其他小说都无法比拟的。曹雪芹在动笔之前,就有一个很完整的构思与架构,每一回目的主题与内容应该都有安排。所以,在《红楼梦》中,后40回的走向,前80回都有伏笔。但《红楼梦》(程乙本)后40回与前80回相比,明显跑偏了。

首先,本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变成了“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其次,许多人物都写丢了,比如小红;再次,许多人物性格都发生了突变,比如一向最厌恶明教礼法的宝玉,竟讲起来《列女传》、奔赴了科举考场……此外,后40回虽然在文笔上与前80回类似,但行文缺乏层次感,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接不住前80回。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也与胡适持相同的观点,故自称“胡适、俞平伯腰斩《红楼梦》”!

的确,胡适的观点,重点在于把《红楼梦》的前80回与后40回割裂开来,强调后40回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至于说是高鹗所续,只是一种推测,并无直接证据。

程伟元在程甲本的引言中说,他们对后40回的修订,仅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高鹗在程乙本的引言中说,“书中后40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近年来,红学界对《红楼梦》著作人的问题,愈发严谨。既然高鹗自己说,对后40回仅是“略为修辑”、“未敢臆改”,那么在后40回非曹雪芹所作的前提下,续作一定另有其人。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修订再版的“新校本”《红楼梦》,将此前“曹雪芹、高鹗著”的署名,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当然,就胡适《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另有其人的观点,也有个别人不赞同,比如白先勇,但鉴于后4回的跑偏,大多数人是认同的。

那曹雪芹是否完成了《红楼梦》呢?如果完成了,后面的稿子怎么不见了呢?

红楼迷踪

《红楼梦》本来没那么多版本,但抄阅的人多了,也就产生了很多版本。这些版本大体分为两大体系:一是程本,主要有程甲本、程乙本,就是120回的版本;二是脂本,就脂砚斋点评本,因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点评而得名,版本较多,其中较为全面的版本有80回。

脂砚斋的评语,好多就透露了80回后的内容,和《红楼梦》的完稿情况。

其实,所谓脂评本,有好几位点评人,但主要是脂砚斋和畸笏叟。至于这脂砚斋和畸笏叟到底是谁,是不是一个人,也是众说纷纭,但都没有确切依据。不管是谁,不管是否为同一人,他们的批语都对我们探究《红楼梦》有参考价值。

第一回,就有脂砚斋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是说,曹雪芹去世之前,《红楼梦》并未完稿。

第二十回又有畸笏叟批,“茜雪至狱神庙方成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第二十六回又有,“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看来,80回后的一些章回已经写出,只是不见踪影了。

综合以上两点,再考虑许多批语点出的80会后的情节走向及人物结局,我们可以推测,80回后的主要梗概已经写出,一些章回也已经出稿,只是还没有做整理和修订,故而全书尚未完稿。

那80回后写完的章回怎么就不见影踪了呢?

一种猜测,是读者借阅,借丢了。我们都知道,当时借阅《红楼梦》的人,都会传抄。一传十、十传百,会不断扩散,前80回就是这样传播的,虽然会有些许荒腔走板,但的确能加速扩散,不易踪迹全无。而且,脂砚斋等人点评时,曹雪芹应该去世的时间并不长,故而能从他那借阅到《红楼梦》的人,应该都是亲朋故旧,更不易踪迹全无。

当然,那也可能就巧了,就被搞丢了。但如果没那么巧呢,故而也有另一种猜测,就是80回后的已完成章回被毁了。那为什么存在被毁的可能呢?因为,《红楼梦》有几大不容于世。

一不容,是它揭示了再听话的“奴才”,也没有好下场。听话的好“奴才,给主子办事,纵然富贵几代,也终有被主子抛弃的一天,“或打,或杀,或卖”。虽然,都听说过高官被抓,可都当遥远的故事听,谁又近距离见识过从云端跌落坑底的残酷呢!

二不容,是它揭露了富贵的奢靡。一个少爷,光伺候日常起居就得一屋子的丫头,还有出门跟着的一群小厮;且有钱了,不光享受山珍海味,也吃茄子豆角,但一个茄子,就得用十来只鸡来配,配成吃不出茄子味的茄鲞。

三不容,是它揭露了特权的横行无忌。有特权,就有地位,即使打死了人,也“没事人一般”,该干嘛干嘛,自有人上赶着帮他逍遥法外;只要会站队,能巴结上特权人物,就也能分得特权。

四不容,是它揭示了人情淡薄。爱情,经不起世俗偏见;亲情,经不起大难临头;友情,经不起世事变迁;恩情,经不起功名利禄。

一部《红楼梦》可以让人看到社会的真相、人生的真相,并唤醒人们的自我认知,这非常不利于特权者画大饼、搞糖衣炮弹,及进行思想控制。所以,《红楼梦》从开始问世那天,就为特权者所不容。这在脂砚斋的批语中,也有所体现。

在第二十二回,有一条批语先是提及了兖州太守为给自己建祠,竟毁了一千年前杜甫在兖州时的寓所——少陵台子美祠一事;又接着阐发了对“白日无光天地黑”的政治环境的愤慨,及对贪吏横行无忌的愤恨;后又点明写此一条不为批《石头记》,而只因“索书甚迫”。此一条,似乎在暗指,在“白日无光天地黑”的环境下,有个“贪吏”在“索书甚迫”。这个“贪吏”连一千年前的杜甫都不放过,又怎能放过可能流传到千年之后的《红楼梦》呢?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猜测,《红楼梦》80回后的一些稿件被人为销毁了。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80回以前的就没被销毁呢?因为,到80回时,大观园已抄检,中秋夜宴已发悲音,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迎春、副册中的香菱都已走向人生结局,贾府马上就要大厦倾覆,社会、人生最残酷的一面即将展现。如果说《红楼梦》整部书都不能留,那么80回后更不能留。

《红楼梦》是耗尽曹雪芹毕生心血的巨著,也是中华文化的巅峰之作,也许是曹雪芹的知己、好友竭力保全,也许是特权者也有对文化的爱慕之心,不忍彻底毁掉这座巅峰,不能保留全貌,就只能保留一角,以便后人能窥见《红楼梦》的一二风采。

我作此猜想,不为探究,只想让大家明白《红楼梦》内容的不凡与成书的不易。卓越的文字,是无尚的锋芒。《红楼梦》,无疑是卓越中的卓越,因为太过卓越,以致磨难重重。所以,对《红楼梦》,咱们就且看且珍惜吧!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470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