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宋文公:被嘲笑是小白脸,却靠实际行动和出色作为打脸众人
宋文公即位,虽说是女粉丝王姬帮他杀掉昭公的,但他终归是脱不了弑君干系的。于是霸主晋国率领诸侯大军前来讨伐问责宋国,文公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呢?
《史记》原文记载:“闻文公定立,乃去”,翻译过来就是:诸侯联军听说文公稳定住了宋国局势,并且被立为国君,就撤兵回去了。
短短数语,透露给我们三点信息:
1.文公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能够团结大多数宋国臣民,使得宋国得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团结,一致对外,否则强大的诸侯联军也不会没捞到好处就空手而归;
2.文公杀伐果断,肯定是处死了弑君的替罪羊,给了诸侯们一个交代;
3.文公拥有出色的外交能力,通过斡旋,使诸侯们心甘情愿撤兵。
但是好景不长,毕竟嫡祖母王姬是文公上位的一大助力,这不免给人落下“靠脸吃饭”的坏印象;更重要的是,宋国朝堂的乱局只是迫于外敌压力而短暂平稳,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于是,在文公二年,他同父同母的亲弟弟须,就第一个跳了出来,“你不就是个小白脸嘛,有什么能耐做国君!”
他打着“为昭公报仇,拥立昭公儿子为君”的旗号,联合了武、穆、戴、庄、桓等族作乱,结果被文公尽数诛灭,只剩武、穆二族被驱逐出宋国。
文公并没有对叛乱者斩尽杀绝,可以看出其宽宏大度,不拘泥于眼前得失,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在文公十六年的时候,宋国遇到了空前危机,险些亡国。
楚庄王派申无畏出使齐国,要途径宋国,但并没有和宋国打招呼,并且申无畏曾经杀掉了宋文公的亲信。违反“国际规则”,公然挑衅一国威严,又恰恰是仇人,这么极端的做法,估计就是为了试探宋国的态度。
因为此时楚国已经吞并了庸、陈等小国,降服了郑国,又在邲之战中大败了晋国,只剩下宋国还没有明确表示臣服。
楚庄王可能觉得连靠山晋国都被干趴下了,作为小弟的宋国自然不敢作妖,根本无需用兵,这样的挑衅就足以在宋国面前确立楚国的霸主地位。
宋国不愧为殷商遗民故地,满满的都是血性,做出了一件令所有诸侯都大跌眼镜的事:直接杀了申无畏,根本没有给楚庄王留一点面子。
这还得了,实力雄厚的楚国怎么会善罢甘休呢?直接是大军压境,包围了宋国国都商丘。作为弱国,文公自知不敌,于是在第一时间就派遣了使者向盟主晋国求救。
本来晋景公是打算出兵援宋的,但是他的大夫们在邲之战中被打怂了,一个劲的讲什么“鞭长莫及”、“上天眷顾楚国,不能与之争锋”等等,把晋景公也是唬得一声不敢吭。
可恨的是,没有援兵也就算了,晋国却派了使者解扬捎来一句话:“铁子,你们一定要坚持住,等我们晋国处理完手头的事就马上来支援你们!”
文公和宋国上下听到解扬这么说,心里也是有底了,决定誓死守卫国都。可是左等右等,盼星星盼月亮,最后还是没有把晋军盼过来,连盟主都当了缩头乌龟,更别提什么卫国、曹国了。
据《左传》记载,宋都商丘前后被围了九个月(《史记》写的是五个月),城中粮尽食绝,危机严重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老百姓没有办法,只能把死人骨头劈开当柴烧,因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又实在没什么可吃了,只能互换孩子来吃。
盟友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文公派大夫华元深夜出城去会见楚将子反,并由子反引见,见到了楚庄王。
庄王就问他:“你们城内现在情况怎么样啊?”华元说:“已经到了‘析骨而炊,易子而食’的惨境了啊!”庄王就说:“你很诚实啊,实话告诉你吧,我军也只剩下两日口粮了。”
本来楚对宋之战目的就是使其屈服,并非灭国,所以一直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一方面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防与之争霸的晋国,怕他趁虚而入,“坐收渔翁之利”。
楚庄王围宋九月,已然达到了震慑中原各国的目的,现在宋国诚心诚意来讲和,也就做了顺水人情,两国缔结合约后,楚军撤离。
“危难之中见真情”,宋国遭次大难,盟友们一个个作壁上观,唯宋人对文公不离不弃,至始至终却有一个出城投降,没有一个做汉奸叛国,其凝聚力之强可见一斑。
经历数次危机,宋国都能化险为夷,可见文公不仅“美而艳”,在治国上也很有才华,可惜生不逢时,刚好处于楚、晋两国争霸时期,且碍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只能无奈被战争蹂躏。
《二十四史》警世录:长相俊美,或许能瞬间吸引他人目光;再配上才华,便能在岁月中持久绽放光芒。俊美易逝,才华永恒,二者结合,方能使人生舞台更加闪耀。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554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