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诗人”王计兵:一年多出版3本诗集,销量超过10万册,他为何还要送外卖

王计兵身上的标签很多:农民工、外卖员、小卖部经营者。

不过,他最出名的标签,是一名“外卖诗人”。

他出版的诗集《赶时间的人》,豆瓣评分高达9.1,销量超过10万册,位列当当网销量榜前三。其中单篇诗歌阅读量,超过2000万人次,被网友称为“劳动者之歌”。

2022年,当这首《赶时间的人》,被人在微博上转发后,引发了无数人的共情。

许多人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后,不禁惊呼,原来今年已经55岁的王计兵,在为生计奔波之余,已经创作了5000多首诗。

特别是在东方甄选的那场直播中,即使在非黄金时段,他的两本诗集也卖出了1.3万本。

这些成就对于王计兵来说,意味着他的版税收入,可以抵得上几年送外卖的收入。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在2023年成为了中国作协成员。

可有了这些斐然的令人敬佩的成就,王计兵为何还要继续送外卖

他写作的源泉和创作诗歌的灵感,都来自哪里?

出生贫寒,写作成为慰藉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这是王计兵《赶时间的人》中的诗句。2022年7月20日,当这首诗歌被诗人陈朝华转发至微博后,引发了无数劳动者的共鸣,浏览量达2000万。

谈到这首诗歌的创作来由,王计兵说,其实他每次创作一首诗,后面都有一个小故事。

创作《赶时间的人》,是因为那天送外卖时,一个年轻的顾客填错了地址,害得他连续爬错了三次六层楼。

要知道,对送外卖的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也是得到顾客好评的重要依据。

然而,连续爬楼,造成后来的三个订单超时。

这件小事,让他很有感触。时间已经这么赶了,却还有意外之中的意外。

而面对生活的艰辛,他没有抱怨。相反,这件小事给了他灵感,并写出了诗歌《赶时间的人》。

没想到这首诗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他第一部诗集的名字,至今销量名列前茅。

大家一定好奇,一个其貌不扬的送外卖的中年大叔,是如何走向文学创作之路的?他为何能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和琐事中,发现点滴之美,甚至“诗”兴大发,“诗”意盎然?

王计兵是江苏徐州邳州人,1969年出生在农村,幼年时家境贫寒。

他在小学和初中时成绩不错,一直是数学课代表,原本打算上高中考大学。

可在初二那年,他父亲从广播里听说一所武校招生,就把他送入那所学校,希望孩子可以强身健体。

然而事与愿违。他到了那里才发现,武校的文化课只在小学阶段。

他因此失学了。但他并不甘心落下文化课,便去乡里的新华书店,买下高中的全部语文课本自学。就在那时,他发现自己喜欢阅读。

为了生计,王计兵在1988年春节后,踏上北上的火车,成为建筑工地上一名最年轻的农民工。

19岁的他,一想到自己可能一生都要“扛木头、钉钉子,为了干活而干活”时,他感到很沮丧,也很无助。

建筑工地上的工友们,下班后都喜欢聚众赌牌、谈女人。他根本提不起兴趣,也插不上话,变得越来越孤独。

于是,他决定每天散步,打发时间。

几天后,他发现离工棚不远的一个公园旁边,有一个书摊,里面有许多旧期刊和旧杂志。包括知名的《读者》、《知音》,还有金庸、古龙和琼瑶的小说。

他每天都要去书摊,翻看那些旧书和旧杂志,老板也不收钱。第二天再去,发现有的书已经被借走了。

但,每天散步看书的乐趣,成为他的精神寄托。

有一次,他读到一本西班牙人写的中国武侠小说。其中的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书里的一个细节,“有个高手背着草帽走在路上,遇见恶人在欺负一对母子。”

在返回的路上,他一直在想,到底这个高手救没救那对母子?

于是,他自己续写了一个高手拯救母子的章节,还用了自己在武校学过的“白鹤亮翅”之类的招数。

等他再次在书摊上看到这本小说的后续内容,居然跟自己写的差不多。他突然发现,原来写作也没有那么难,“写作的感觉一下就被点燃了”。

然而,当年的王计兵,并没有发现自己有写诗的爱好和天赋。他只是偶尔抄过一些汪国真的诗句。

一年后他回到家乡,在村后的沂河里捞沙子。至今回忆起那段时光,他都认为是“前半生最艰苦的日子”。

那时每天工作结束后,他的手脚渗血,身体就像“撒上了辣椒粉的那种火辣辣地疼。”

然而,即便生活如此艰难,他心里的文学梦,从未消失。

他拿着父亲给的20元买新衣的钱,在集市上买回几蛇皮袋的旧书,并创作了一部小小说。

1992年,他的小小说处女作《小车进村》在一家杂志上发表后,他开心极了。后来又陆续发表了好几篇小小说。

终于朝着梦想迈出了一小步,他创作的劲头更足了。

他不甘心只写小小说,而打算写一部长篇小说。他想当作家,靠写作谋生。

那段日子,他躲在一间小屋里,写得昏天黑地。甚至为体验小说人物的丧亲的心境,他披麻戴孝地在村里走。

这个行为彻底激怒了父亲。那年冬天,父亲把他写的20万字的小说手稿,全部付之一炬。

两个月内,他没有跟父亲说一句话,也不再提任何跟写作有关的事情。

不知是不是父亲的举动点醒了他,两人心照不宣地和解了。

直到他也当了父亲之后,才终于明白,有时候写作不能当饭吃,写作也不能影响现实生活。

打开诗歌大门,作品屡次获奖

20多岁的王计兵,机缘巧合结识了他的妻子,两人婚后生了两个孩子。他们曾一起去新疆、山东、昆山等地打工、挣钱。

那时他们没钱租房,王计兵就在一个废弃的河床里,钉上一些旧木板,建起一间小木屋,一家四口栖居其中。

在最困难的时候,王计兵曾经拾过荒。一家人的口粮,就靠他拾荒得来。

不过,在拾荒的间隙时间,他会掏出自带的书看一会儿。有了想说的话,他就会在空白的纸上、烟盒上、纸箱上,写下来。

那时,王计兵的妻子在工地上售卖杂货,他骑三轮车捡破烂、卖水果。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凭借顽强的生存能力,他们夫妇终于在2005年,开了一个杂货铺。在2015年,他们又付了20万元的首付,在昆山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那期间,王计兵从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与创作。

他曾经在2009年买过一台电脑,并开通了QQ空间。他把自己创作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好,发在上面。

为了节省打字时间,他只保留文章的精彩部分。其中有一篇是关于母亲的,标题叫《我的白发亲娘》。

他还给自己起笔名“拾荒”,就是为了纪念那段拾荒的日子。

当年,也就是2009年,一位网友在QQ上看到这篇文章,建议他只要稍加断句,就是一首现代诗歌。

这位好心的网友帮他完成了断句,还主动把他拉进一个现代诗歌论坛。

来到这个论坛,王计兵看到许多类似的诗歌,“原来这样写作的人非常多。”

这种轻巧、高效又抒情的写作方式,非常贴合他的写作愿望。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尝试这种风格的诗歌创作。

后来他用这种风格,写了一首诗歌《和父亲一起除夕夜守岁》:

“两个男人像两块木炭/各自守着炉火半边/煤球块偶尔炸裂,啪地一响/夜色深暗/偶尔有过路的车灯从门缝照进来/像是生活伸进来的一根火柴/一张脸皱纹纵横/另一张脸正在皱纹纵横/一条河流正在接近另一条河流。”

不过,王计兵从不把自己搞创作的事,告诉妻子。他认为,妻子是个现实的人,“比起给她买朵鲜花,给她买条手绢或者丝巾,她会更高兴。”

后来在他出版诗集的自序里,他说妻子喜欢的男人,“哪怕粗犷得像个土匪,也绝不可以多愁善感地闷在一个角落里写作。”

于是,在妻子面前,他假装收敛,不再写作。

其实,妻子一直知道他在偷偷写诗,“他兜里经常有笔和纸”。两人共用一个QQ,他在QQ空间里写的诗,她都能看见。

在她心里,只要丈夫的写作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她就不干涉,也假装不知道。

然而,王计兵多么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读者跟他共鸣,跟他讨论啊!

可惜,很多年里,他的创作都没有任何受众。他感觉很孤独,“哪怕有一个读者也好。”

所谓天道酬勤,付出必有回报。

2017年,在一个诗友群里,江苏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华结识了王计兵,认为他的诗“有一种质朴的力量”。他建议王计兵投稿。

王计兵选了十首投给了几个杂志。其中在《绿风》诗刊上发表了三首,他拿到了几百元稿费。

再次投稿成功后,他在诗友圈里小有名气。

然而,创作诗歌的稿费,还不足以支撑全家的生活。他只能把写诗当做业余爱好。

2018年,由于网购的普及,之后又因疫情的原因,他们家小卖部的生意直线下降。

为了维持家人的生计,为了孩子的学费,快50岁的王计兵,最后选择了送外卖

起初,因为对平台不熟悉,王计兵的订单极少。而且送外卖的时间紧,节奏快,危险的事情时有发生。

有一次,雨后路面湿滑,他下意识踩了刹车。结果车辆失控,他从斜坡上摔下来,扭伤了脚踝,在家休息了一个礼拜后才恢复送餐。

但,王计兵非常喜欢这项工作。他发现,骑车不仅可以看风景,还可以构思他的诗歌。

只要他的灵感来了,他就用手机语音功能,记录在自己的微信里,回到家再整理出来。最短的一首诗,差不多几秒钟,就搞定了。

于是,他成了“骑行诗人”,《赶时间的人》就是在那时创作出来的。

2020年,王计兵兼职的外卖平台举办了一场外卖员才艺展示。他选了几首报名,成功入选,还得到了300元奖金。

从那时开始,王计兵的名字,开始陆续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苏州电视台还为他做了一期短纪录片。

此后,他发现投稿比以前更容易了,采用率也更高了。甚至著名的《诗刊》也为他发了一组作品。

两年后,作家杨丽萍发表的报告文学《中国外卖》,采访了王计兵,并引用了他的诗《赶时间的人》。这首诗被人转发后,引来了2000万的点击量。

2023年,《赶时间的人》同名诗集出版,获得豆瓣年度诗歌图书排行第一名。同年12月底,这首诗荣获“紫金山文学奖”,这是江苏省最具权威性的文学大奖。

从此,王计兵的名字开始火爆全网,各种文学活动和媒体采访,纷至沓来。

加入中国作协,依旧送外卖 

一直在诗歌创作路上默默耕耘的王计兵,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著名的“外卖诗人”。而且还被邀请去美国,参加了中美民间对话活动。

那是2023年10月底,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邀请他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相关活动。双方代表涵盖了教育、文学、艺术、商业、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那次活动,王计兵见到了许多名人,包括美国财政部前部长罗伯特·鲁宾、企业家曹德旺、艺术家蔡国强、慈善家牛根生等。

在“人民之声”对话环节,王计兵与美国长途卡车司机兼作家芬·墨菲(Finn Murphy)进行了对谈。两位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和亲身经历,进行了交流和沟通。通过“赶时间的人”的角度,诠释了中美之间存在误解的最大原因:距离。

在美国的三天,王计兵感悟很多,洋洋洒洒地写了5000字的文章,还有10首诗歌,“这已经超出我平时的创作量。”

从美国回来后,王计兵没有直接回家乡昆山,而是先飞到北京,参加他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中国作协2023年新会员入会欢迎仪式。

王计兵从2017年开始投稿,心里就一直揣着梦想——要进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在同年加入了徐州市作协,2021年加入了江苏省作协,两年后又进入中国作协。

听到这个好消息,他百感交集。“这一天突然来到时,还有一些小小的不适应。”

这是王计兵写作道路上的高光时刻,这意味着“外卖诗人”成为真正的诗人。

当年接到自己加入徐州作协的电话时,王计兵正在老家探望父母。他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沉默许久,愧疚地说“我耽搁了你这么多年。”

就在那一年,父亲去世了。在守灵的七天里,王计兵又创作了40多首关于父亲的诗。他用语音记录灵感的微信账号,正是父亲的手机号。

然而,有了这么多的荣誉和这么高的知名度,王计兵却始终非常谦虚。“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我就是有写诗歌的爱好。”“我不发光,我这是被光照耀的呢。”

收入提高后,他给妻子买了一件数千元的衣服,以弥补对妻子的愧疚。

不过,令人敬佩的是,有了稳定的收入,他依然没有放弃送外卖。对他来说,“现在是主业变成了副业,副业变成了主业。”

一般的外卖小哥,大都喜欢天气好、路程短、送餐快的订单。而王计兵却喜欢有狂风暴雨的、路程远的订单。

他说,“狂风暴雨是我的狂欢夜”。原来,天气不好的时候,订单的提成会翻倍。路途远,可以让他有充裕的时间构思作品。

他最长的一单送了四十多公里,配送费用是85元。

他说,当送完这类订单后,返程是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时候往往就是他灵感最集中的时候。

他在返程时,会尽量选择陌生的路线。他说只要方向不错,总能回到原点。他形容这种状态叫“飞翔”。

去年王计兵出了两本诗集,《赶时间的人》和《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今年二月,他出版了第三本诗集,书名就是《低处飞行》。

他说第三本诗集的名字,“就来源于我内心的感觉。”

“谁说展翅就要高飞/低处的飞行也是飞行/也有风声如鸟鸣/有车轮如流星……”

他的诗句,有温度,有态度。

别的外卖小哥,从时间里争分夺秒,恨不能一小时变成61分钟,他却从容地享受着送外卖的“一份温情”。而且,他更懂得活着的意义。

当家人担心他送外卖的安全状况时,他却对家人说,送外卖就像是短途旅游,并让他们降低心理上的担忧。

或许,对王计兵来说,送外卖可以认识各种人、经历各种事,可以给他带来灵感和创作源泉。

这么多年来,他坚持阅读,笔耕不辍,目前已经创作了5000多首诗歌。

有人担心他会不会灵感枯竭。但他却说,自己目前正走向创作高峰,平均每月能够写八九十首诗。其中第三本诗集,专门写的外卖群体里的芸芸众生。

他认为,外卖小哥的生活,是一个群体的雕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即使生活严苛,现实逼仄,他却始终报之以歌。“生活处处响亮,生命处处回响/岁月给了我们重重苦难/也对我们恩重如山”……

写在最后

如今,许多行业的人都通过诗歌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据统计,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目前就有约60万人在写诗。

除了王计兵这样的快递大哥,还有产业工人、都市白领、田间菜农等。不管是在流水线值守,还是在大街小巷穿梭,不论是伏案桌前,还是行走田埂,诗歌已然成为他们的心灵寄托。

看到风格各异、内涵丰富的诗歌作品,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是一个诗歌纵横的年代,也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年代。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贫乏,却“诗”意绵绵,“诗”意盎然。

其实,哪个时代的人,都需要文学,都需要诗歌。因为,这是生活的希望,生命的意义。

王计兵也曾说,在那些孤独的岁月,是文学陪伴了他,拯救了他。

正如他自己所言:

“每次写作,都是一次照镜子,都是跟自我的一次对话、审视和定位,他会不断地提醒我要做一个好人,不断地修正我的过失”。

作者:伊人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55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