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为什么难成栋梁?

作为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金陵城的宁、荣二府是真正的名门,贾宝玉是这个家族里“衔玉而生”、聪慧异常、集万千疼爱于一身的天之奇才。

可偏偏这位“有当年国公爷之风”的嫡出男子,却难当家国之重。

这家人不重视教育?不是。贾府的家学不仅供自家的子弟读书,连亲戚的适龄男子都可以来,如秦钟、金荣等。

孩子不傻,还比较聪明,家庭重视教育,父母渴望孩子通过读书出人头地。那为什么事与愿违呢?

1.阳刚之气缺乏的成长环境

《劝学》里有句话说,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强调了成长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

贾宝玉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和贾元春在一起的幼年时光。这短时间宝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姐姐教他开蒙、识字、读书,“虽为姐弟,堪比母子”。姐姐为他的读书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如果姐姐一直在身边,贾宝玉可能会学有所成,可是元春一入皇宫,就彻底的失去了对宝玉的教导。

和贾母与黛玉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姐姐,来了一个学识颇丰的妹妹,也可以鼓励宝玉勤学上进。可惜林黛玉是个对功名、对经济同样不齿的人,对宝玉的读书习字从不上心,只顾着小儿女情态。对宝玉的顽劣持赞赏态度,所以张妈妈才会说:姐儿,只怕你说他才会听。和黛玉在一起的时光就是无忧无虑、不知人间疾苦、不谈功成名就的小小少年。

和众姊妹在大观园的时光。这一段时光是书中青年男女最逍遥快活的时间,贾宝玉也是每日吟诗词看柳绿,瞧姐姐哄妹妹,上学、读书、写字不过都是装装样子,各怀心事,应景而已。

碰巧的是,从幼年到少年到踏进青春期,贾宝玉每一个成长阶段所处的环境都是清一色“儿女”!虽然偶尔有贾珍、贾琏、贾芸等男子出现,但都是作为夺目的女性的陪衬,是为了让女性显得更加光辉而已。

在“万花丛中”成长的贾宝玉,想要不沾染儿女心性也是难得,更何况宝玉生性喜欢?

宝玉啊,阳刚之气是何?你可曾见过?

一个缺乏阳刚气的环境,难以长出顶天立地的男子。

2.没有目标的青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宝玉放眼望去,两眼苍茫,榜样在何方?

贾政吗?在贾母面前唯唯诺诺;管理儿子力不从心;整日和一群文人清谈;不辩好歹人,连贾雨村也整日奉为座上宾;外放更证明了他的能力:做个官,政绩平平,还让人回家要钱过日子,管下不严,又落个贪的罪名。贾宝玉在父亲身上,看不家国,看不到前途,只有:胆小与腐朽。

贾赦、贾琏、贾珍呢?这些大伯和哥哥们,守着父辈的庞大家业,要么不知保养、妻妾成群,要么惧内偷腥娶二房,一刻不消停,要么一味的吃喝玩乐,胡作非为,几乎把房子掀个底朝天。贾宝玉身在其中,见怪不怪,随着年龄的增长难说会成为其中一个。在他们身上,宝玉看到的是自在、快活,也没有看到父母希望他成为的那个样的东西。

男子如此,女子呢?贾府最有重量、见多识广的长辈贾母,一味的宠溺宝贝孙子、凡事早已力不从心;宝玉母亲“木头”一般只知念佛;凤姐姐是个泼辣人物但只管理家庭的迎来送往、日常开销,更擅长利益经营,与他人勾心斗角:偌大一个贾府,子弟众多,但竟没有一个可以成为贾宝玉的人生榜样。

探春是宝玉平辈中颇有见识的一个,“兴利除宿弊”显示了她超前的经济头脑,算得上这个家族一点微弱的理想之光,但在等级森严、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谁会把这个庶出的女子放在心上呢?

宝玉,没有人真正的为他指点人生迷津,那些青春女子的琐碎日常便是宝玉生活的主要内容。

看不到榜样,缺少人生目标,人生就像飘在大海里的扁舟,随风而动,随欲而行。

3.缺少成为栋梁的动力

纵观全书,除了贾政、贾雨村一心想要为朝廷效力外,连一个心怀光宗耀祖之心的人也没有,更别提要担重任成为国家栋梁。

贾宝玉说: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

历史上彪炳史册的文武壮士、国之栋梁,在他这里都成了沽名钓誉之徒、弃君弃国之流。

在贾宝玉身上,看不到一点担当与责任。

他整天想什么事呢?在鸳鸯身上蹭来蹭去,为平儿绛云轩理妆,等放学了再调制胭脂膏——所有的闺阁之事都是宝二爷的最爱。

他怕什么?怕父亲教训,怕将来和这些姊妹分别,怕那个女孩儿受了委屈。但真正受委屈遭到驱赶出园子的时候,除了哭,什么也做不了。

铁肩担道义。没有练就铁肩,什么也担不了。

没有内在动力,温柔福贵乡里培养不出好男儿。

倒是年幼的下一辈贾兰,是个热爱读书知上进的,可见寡母李纨是比较有教育方法的。

孩子如璞玉,要让它露出美玉本色,成为有责任担当,能在天地间站稳脚跟,挣得自己一席之地,成为亲人的一棵树,父母就要做到:

1.给他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

2.树立榜样,制订人生目标。

3.走进孩子心灵,给他种下一粒种子。

愿天下父母爱子莫如史太君,训子不要像贾政,做孩子的引路人,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成材。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609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