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女员工事件的分析
1.如何看待中金女员工自杀的事件?
我看了这个事件,第一感觉就是技术性破产不致命,实际性破产致命,前者是资产价格下跌,债务不变,资不抵债,资不抵债的问题不到,资产价格只有在变现需求下才有效,你没有变现的需求,那么意味着资产价格与你无关,即对于大多数一套房的居民来说,房价的涨跌不重要,房价下跌意味着资产价格下跌,对于有房子来说不是好事,而房价上涨意味着,二套房的贷款增加,所以我认为一套房的住户在大多数情况下,房价涨跌对其影响非常小。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纯粹的投资买房与纯粹的刚需买房都很少,更多是一种两者兼有的混合模式,一种是自我认知是投资赚钱,但对外讲就是未来小孩的居住需求,投资为里,需求为表,一般人对投资的抗拒,,还有中国大多数家庭拿出十多万做投资还是太少,太奢侈了,为后代考虑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好理由,第二种是自我认知是需求,但对外讲投资,这种不常见,买房不是一种恐慌行为,也不是一种冲动行为。
我同学结婚要买房,没钱,然后就分手,这种情况下,房子重要还是爱人重要,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有无奈,无论他是高层,还是中产,亦或者底层,无奈的次数与情况不一样,当我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我就觉得这个世界房子并不是唯一珍贵的东西,比房子价值更高的东西还有很多,当我群友说几年前买房的时候,另外一个群友说:你没有问过群主嘛?群主从2020年就开始看空房地产了,我好像还记得,后面问了一下,是不是要结婚,我说结婚这个不考虑房价涨跌,这是我无奈啊。
我另一个同学买了房子,一开始给我讲的就是未来生两个,买了房之后,压力太大,面临生活压力与职场压力,并且房价下跌,实际上,他关注的并不是房价下跌,而是首付与利率下跌,这个导致他的现金流问题比晚买的购房者要大,首付下降意味着短时间现金流压力的减少,利润下降意味着长时间现金流压力的减少,现在可以用更少的现金流去支撑更高的资产价格或者更多的负债,这种经济基本逻辑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一样的。
孩子是一种长时间的支出,在一个孩子的前十年是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农业社会的生育率那么高,本质上是十岁就能干农活,十多岁就能带弟弟妹妹了,而现代工业化社会,一个合格的劳动力需要二十一年到二十二年的脱产培养,从成本计算上来说,成本上升,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会消失,这也是工业化社会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同时简短学制(小学减一年初中减一年,亦或者中学减少各一年)是有助于生育率的提升。
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还有孩子这个四脚吞金兽,是未来不可避免的支出,既有房贷的刚性支出,也有小孩这种扛通货膨胀的支出,劳动力是能够抵御通货膨胀,而劳动力的培养成本亦能对抗通货膨胀,她老公也会因为房价的下跌而抱怨几句,这么大压力落到谁头上,都会出现问题。
这种逻辑能支撑宏观经济决策与政策理论基础,即在面临物价下跌-利润下降的通货紧缩螺旋下,通过对贷款利息的下降,使得产品价格(广义上产品就是资产)上升,对抗通货紧缩预期,第二是通过贷款数量的提升(利息下降,人现金流压力减轻,人会更加愿意多贷款),使得社会货币总供应量提升,根据费雪方程式:M(社会货币供应量)V(货币流通速度)=P(社会流通产品总量)Q(商品价格),在货币流动速度不变甚至是下降的情况,依然能完成物价上涨的结果。
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首付下降与利率下跌才是真实惠,房价涨跌对于投资需求的人来说更加关注与有用,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以前我也喜欢看这些房多失败,希望房价下跌,后面发现,对年轻人更好的一种结果就是首付与贷款利率下降吧。
所以我并不是认为一个人买房只是投机,中金女员工30岁了,这个年纪要考虑生育问题,生育意味着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一个封闭私人的居住带来的安全感太足了,第二如果你有要小孩的打算,能一步到位就一步到位,而且这种需求一般都是新房,不太会考虑二手房,这位女士比大多数人要强了,一方面是30岁的年纪能买下上海外滩的房产,另一方面在30岁的年纪就能拥有家庭与孩子,这一代人大多数都不会有这么完美的人生。
我看了女士的大学生活,比大多数人要精彩,虽然被人说成通过小套路进入的好大学,这种路径也意味着其家庭消息渠道优质,十年前能走这条路的除了消息网之外,还有一定的底气去支撑失败之后的问题,她让我想起了《欢乐颂》里面的关雎尔,前三十年生活一直都是优秀并且顺利的,突然出现一个大坎,一时间想不通也是合理。
许多人说30岁就刚想上海的房子,这种说法才是问题,一个年轻人的收入支撑起城市房价才是健康价格与正常现象,如果30岁的年纪不想,那么现在生育率与初婚年龄越来越高也实属正常,30岁不能想买房,并要付出非一般的代价才能拥有正常房产,那么30多岁结婚也是正常,中国传统的大聚居小分居,从秦代开始的分居习惯,结婚成家也意味着与父母分开居住,也意味着要租房或者买房,所以无论是成家立业,才是安居乐业,房子都是前提之一啊。
网上有许多人有阴谋论,要么是以此为借口说反抗降薪潮,要么是这么高收入的人一定是有问题的,有些人不是人出色,而是平台厉害,许多人离职创业失败,就是错把平台的实力当成自己的能力,第二2018与2019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太好了,拼多多还没有崛起,马云与京东的预判还是中产会越来越多,重点是中产市场,而不是下沉市场,网络出现966ICU网站,现实中出现了工厂招工难,土木虽然苦,但有钱啊,真是黄金时代啊。
现在来看,过去15年的理财利息4%是最低的,而仅仅过了四年,4%的利息既然是高息了,我读大一的时候,那个时候p2p最火,那是百分之十的利息啊,用现在的就业难度看待以前的就业市场,是无法判断,我并不认为黄金时代进这种行业需要多大的关系,银行在2019年之前还有对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但现在已经没有了,大学生进银行大概率一辈子当柜员也是有可能的。
我上一次看见外滩相关,还是在大学时期去上海旅游的时候,上海亲戚讲“黄浦江出海口能同时看见海景,汤城一品都是给富人居住的,陆家嘴附近没有便宜的房子”,没有想到再想到上海外滩,居然是大学毕业,都工作五年了,上海好地段的房子就是这么贵,今年是一线城市下跌,就看看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还能不能保值。
作为投资的角度来看,在2023年买房和2022年买房不是一回事情,我上次听到买房建议的时候是2023年6月份之前,我上海的亲戚与我们小辈聊天的时候,说了一些房子的事情,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刚性需求,最好不要卖房,今年上半年上海房价就下跌,我认识的大佬的建议是2022年卖出,最后的流动性了,不过那是从宏观流动性做分析,大佬是依据城投公司的还债时间与现金流情况做出房地产趋势判断,比如在2019年的时候说,经济在2025年会下滑,因为大量城投公司的集中还债期在2025年,时间点提前主要是疫情带来两个问题。
疫情一方面使得民营房地产不愿意继续开发土地,更加倾向于降价,保持现金流,城投不得不为土地财政托底,增加了城投在疫情周期内的支出,减少本来收入,或者城投的现金流去填政府的暂时性流动性匮乏;
另一方面是疫情带来公共服务的激增,地方政府要免费疫苗与平抑物价,同时健康码与相应体系的建立是非常耗钱的,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土地价格不能跌,同时地方政府如果坐视房地产开发商把房价打下来,那么意味着政府手中最大资本——土地价格的下跌,企业与土地不一样,人与企业能迁移出去,土地不可能主动迁移。
城投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支撑了两年,在疫情头两年,公务员并没有降薪,但小地方的城投公司依据是坚持不住了,没有城投公司的支持,那么只能提供缴税力度来增加收入,不是没有向寺庙借钱,而是上海市财政这么好的地方都开始玩套路了,其他城市估计看不下去了,开放政策带来的收入预期与信心,看来还是敌不过疫情带来的经济被动啊。
从去年开始的降薪趋势是否进一步加强主要是看其城投公司的负债率与现金流出现大问题没有,国企在去年就开始降薪了,比例很一致,百分之十,我看到一些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的员工发出质问,实际上是这个国企系统都在降薪,这个消息在水泥系统内部的传递速度也不一样。
我粉丝在南方水泥的一个水泥厂当技术员还是工程师,早了一个月的时间,给我讲有一个惊喜,当时我也在中建材上班,贵州水泥在十月份开始中层管理人员降薪百分之十,一线员工是不可能扣钱,工资太低,大多数人要离职的,高层管理人员不依靠工资,今年中层管理人员怨气很大,这种趋势不光是银行业,是所有国企都会面临的问题。
最后群友看见这个消息,很吃惊,因为群主是一位非经济专业毕业的爱好者,都能做出一些宏观经济判断,更何况一位顶级大学出来的行业从业者,我知道许多专家,内部讲话与外部讲话差异时非常大,比如说付鹏,还有那一位去美国的翟山鹰,实际上的经济判断是对的,但是不能宣传,中金内部员工的预判错误是一件非常质疑其水平的事情。
主要是过去的经验害死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新区需要引入服务行业,银行又是新区开发的重点,一方面新区的建设意味着大量的投入,投入意味着资金需求,当年金阳新区刚刚开发的时候,房价很便宜,4千左右,现在已经上涨到一万了,那个时候许多人不愿意离开贵阳,贵阳毕竟配套设施成熟,最后一方面是把好的中学搬到新区,这是强制命令,因为谣言称金阳(现观山湖区)地下有辐射,另一方面是用极低的房价来吸引年轻人买房投资,特别是银行从业人员能拿到一些优惠。
而房产价格爆发增长,使得这些人资产翻倍,这些人会相信房地产暴雷吗,就算是银行总部的许多人都不相信房价会下跌,所以我并不认为银行内部的风气就是房价下跌,相反可能在2023年这一年,开放政策导致的良好预期支撑一些投资者的赌博行为。
首先房价涨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没有太大参与感,大多数人年轻人在30岁以前,要工作,买车,买房,结婚,这些事情耗时间耗精力,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首付与利率,这影响年轻购房者的现金流,经济好的时候男女结伴,不光是因为赚钱容易,还有家庭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以及共同生活导致的成本下降,而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们选择独居,则是家庭生活消费不容易下降而个人生活消费容易控制。
对于小孩子这个支出大杀器来说,经济不好的时候,要小孩的数量会减少,而经济好的时候,预期强,自然生育率提升。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 ”,这些残暴的欢愉总将以残暴为结局,这高速的增加总将会以高速的下跌为结局。
关注我,每周一篇精品文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