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终有归所

Book 14,《Breaking Night》(风雨哈佛路)

大学时在电影必看清单里面看到过《风雨哈佛路》。对于当时二十岁左右的自己来说,这类电影有触动,但基于人生阅历不多,所以触动有限,感悟不多。

前不久刷到有关于这部电影的帖子,有网友评论说,她看了原著,发现原著跟电影完全是两回事情,虽然还是很励志,但是原著和电影是两个感觉。

不得不赞同网友的评价,电影和原著的确是两回事情。

优秀的影视剧人能够把本身不错的原作拍摄成为更出彩的作品。我看过的紫金陈的《坏小孩》改编而成《隐秘的角落》,同名的《无证之罪》,以及十余年过去了仍在被观众扒细节的《甄嬛传》,都是如此。

“原生家庭”的影响力对于《风雨哈佛路》的Liz来说同样深远,所以在原著中,她花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述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关于她为什么是“她”的模样。

之后的三分之一,是关于Liz被儿童福利院带走后,辗转于各处,开始流浪的生活。她认识了Sam,我以为的那个和她一同流浪、一同告别母亲的女生。

但原著是另一个人,Calos。是他而非Sam陪伴她告别母亲,用笔在棺木上写下名字、生辰。

Liz在街头流浪的日子,认识了一大帮的朋友。有的朋友是良善的人,背着父母夜里收留Liz和Sam过夜,分给她们自己的食物。也有的朋友并非善类,他们惹是生非,qiang,xidu,甚至拘禁Liz。

Calos算是Liz走向哈佛路上的一个契机。她逃离了Calos,回到了那群良善的好友身边,也因此而觉悟,人生应该寄望于自己,而非他人。她不再把自己寄生在他人身上,寻求帮助与寄生他人,这是有明确界限的事情。

在最后的篇幅里,描述了她如何走向了哈佛的路。

在好友女友的激励下,Liz开始想将上大学这件事情落到实处。找到肯接收超龄且几乎全翘课记录学生的学校,在暑假时拼命打工攒学费,再花上两年的时间读完高中四年的课程,拒绝社交、娱乐,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学习,夜里再居无定所,或借住,或流浪。

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完成了自己当初定下的目标,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再拿到纽约时报奖学金,再在老师的激励下申请哈佛。

一路颠沛流离,终有归所。

电影中为了更能调动情绪以及讲解故事本身,对Liz的设置更为悲惨且更勤奋。她没有时间睡觉,只能辗转在奔波的列车上睡一会。她在餐馆洗盘子的时候还贴着纸条看知识点。

实际上她的确没地方睡觉,也的确没时间学习时再去打工。

如果你想学如何学习,那这本书跟讲学习方法毫无关系。但是如果你想了解在逆境中向上的精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话,你可以看这本书。

它不是方法论,是一种内功心法。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688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