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巧用“自然后果法”教育孩子

文|田螺姑娘

最近在读卢梭的《爱弥儿》,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让我深受启发。

卢梭提倡“自然后果法”——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选择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后果,用直接的体验取代说教和惩罚,从而促使他们吸取教训。

那节课画海绵宝宝,我在示范时就强调“主体”构图要饱满,要大,这样的画面才大气有重点。

示范完后,我是一轮接一轮的指导,不间断,看每一位学生的画,有共性问题就会在黑板上讲,个性问题就针对指出。

宋子涵是一个非常有才气又有自主意识的小女孩,她有自己的坚持和想法,在绘画方面也很有天赋,加上认真又细心有耐心,进步非常快。在班里同学的绘画能力上,已经是排在前几的孩子——不论从想象力、造型,还是线条、细节上。

当我走到她旁边时,看到她的海绵宝宝有些小,就提示她“画大一点”。

她当时的原话是这样的,“老师,我不想改,我觉得不小。”

我呢,绝对称不上一位严厉的老师。

我个人认为,在小学美术,掌握技能是其次;“由美而向善,由善而得真”,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培养兴趣和树立自信是最重要的,提高审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良好习惯、表达情意等也是个中好处,但都是附加的。

所以我没有坚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宋子涵,我觉得没有太大关系,这幅画不改,早晚她也会意识到——因为在构图方面,还是要听老师的经验建议,不然美感不足,而一幅作品,首要的就是感觉。

于是,我只是笑笑,“那你就涂颜色吧,待会再看。”

果然,涂完颜色后——可能她自己也看了周围同学的画作——她意识到了什么,主动找我,“老师,我画的是不是有点小?”

我笑了,“是有点小,我刚才就提醒你了。不过没关系,这不是坏事,以后你就知道要画大点了,肯定不会再画的和这幅画一样小。”

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错了没关系,即便是老师,也有画错的时候,但老师不会立刻扔掉那张画,而是想办法去补救、修改,没准画着画着就有更大的惊喜呢!

对于宋子涵,我相信,经过此节课,她会更深刻的理解构图,慢慢的学会调整自己画面的大小,进而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和进步。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70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