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谭翊泉:多措并举创新治理模式,党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基层,走进乡村实践,切身感悟山乡巨变,7月9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九江市武宁县东山村乡村振兴促进团对驻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第一书记进行采访。
谭翊泉,男,汉族,1985年2月出生于江西庐山市,中共党员,现任驻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演讲大赛金奖、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江西省定点帮扶先进个人、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江西省学雷锋岗位标兵等荣誉。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驻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第一书记谭翊泉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创新“高速服务区+乡村振兴”模式,重点发展三大产业,切实开展“宁说我办”为民办实事活动,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措并举绘画东山村乡村振兴壮丽画卷。
始于责任,用情驻守
东山村坐落于庐山西海北岸,独特的山水风景犹如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村民守着如画的风景却富不起来,是“十三五”省定贫困村。同时,该村是典型的移民村,共有来自浙江、河南、湖南、安徽等16个省份的107个姓氏在这里定居。2015年,谭翊泉作为九江学院青年教师被选派来到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驻点帮扶,参与驻村扶贫工作。来到东山村后,通过走村入户、挨家挨户考察,谭翊泉了解到,东山村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出行只有一条水路。虽然2012年永武高速通车,庐山西海服务区也建在本村,但是过去的底子薄,基础条件弱,全村依然没有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全村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
“第一次来村的时候,村里是没有路的,当时是坐着老百姓的船进的村子。”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让他深深意识到扶贫工作迫在眉睫。驻村后,谭翊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走访贫困户,其中李正英家的房子是用泥巴建的,十分破旧,还存在漏雨的情况。屋外下大雨时,屋内也下着小雨。谭翊泉走进家中,看到李正英的老伴正裹着身子,缩在一个墙角。“你是不是新来的书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住几天不漏雨的房子。”见到谭翊泉,李正英的老伴紧握着谭翊泉的手说。后来谭翊泉通过各种努力,获得了建设房屋的一笔重建经费。李正英搬迁的那一天,谭翊泉前去祝贺,只见其门前贴着一副对联“上联精准扶贫奔小康,下联坚定不移跟党走”。
“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你为老百姓真心实意地办事,就能赢得老百姓的认可。”从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中,谭翊泉体会到了一个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使得他一直坚持下来。
真抓实干,脱胎换骨
2015年10月,谭翊泉主动请缨到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驻村扶贫,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扶贫干部。每天吃住在村,行走在田间地头,大力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村务管理机制,培育乡村振兴促进会组织,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等,多向发力、聚集力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党建“七彩工作法”引领乡村治理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将乡村管理日常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行为约束,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以成立的“公德积分兑换超市”理事会为抓手,对村民在“思想进步、邻里和睦、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敬老爱亲、热心公益、扶助感恩”等8个方面进行评比,并把积分存入村民的“公德积分”账户。同时导入银行管理模式,村民不仅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还可以换取银行的授信额度,对有需求的农户开展“公德贷”。自“公德贷”推行以来,有104户农户积分兑换信用,累计发放贷款达2500多万元。在他日复一日的真抓实干下,真真切切地惠及东山村的人民群众,使东山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华丽转身。这也让他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因此他虽然是一个外地人,但在两次东山村换届选举党员大会上都能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外地人被选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武宁县还是头一回,在整个江西省也是首例。
至今,谭翊泉仍坚守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改变,老百姓的精神风貌也比以前更好了。我觉得,看到老百姓高兴,看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的心里就更觉得作为扶贫干部值了!”谭翊泉骄傲地和实践队员说道。
乡村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新时代青年,要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人生华章,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乡村振兴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