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非十二子》6.3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
这一句是荀子对墨翟、宋钘的评价。
二者解释注重公大于私的人,墨翟有公无私,宋钘公大于私,看上去是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共同体,但是共同体利益大于一切,这和前面的它嚣、魏牟相反,但荀子仍认为不妥。
原因很简单:有公无私,会磨灭个人生产积极性。例如后世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确实卓有成效,迅速提升整个国家效率,但是正因为只是为了一个共同体,忽视共同体的个人利益,最终损害的,仍是共同体利益。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秦朝。在商鞅变法后,整个国家的行动力被调动出来,基本上就将人民分成了上阵杀敌的士兵和后勤补给的农民,以及各级官吏,秩序井然,但却毫无人情,最终招致天下人不满,振臂一呼,群起响应,整个国家瞬间土崩瓦解。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一味积累生产资料,却不能将其扩充至生产力中。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有限,自然极大打击生产积极性,产能一旦下降,或者说发展速度降低后,只会导致进一步压榨一线生产力,最终导致生产力崩溃,带来整个系统崩溃。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