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公:迷途知返,善莫大焉
李克党徒杀了奚齐和悼子后,本打算迎立重耳为君,但重耳看到国内政局混乱,君主被杀如同蝼蚁,就婉言谢绝道:“我违背父命逃亡在外,君父去世也没有尽孝道守丧,重耳哪里还敢妄想继承君位!请大夫您改立其他公子吧。”
李克于是派使者去梁地迎夷吾为君。夷吾一看这是好事啊,就打算回国,吕省、郤芮谏言道:“国内仍有可以其他公子不立,反而舍近求远,让人难以相信。我们计议,除非借助秦这样强国的势力,否则恐怕会有危险。”
夷吾就让郤芮持厚币贿赂秦国,约定:“如果可以入晋为君,作为答谢,就把河西之地赠送给秦国。”并且给李克写信说:“果真能立为君,就把汾阳给您做封邑。”
秦穆公于是派兵护送夷吾归晋。霸主齐桓公听说晋国内乱,也率领诸侯前去平叛。两兵合为一处,共同拥立夷吾为君,史称惠公。有了强秦和霸主齐国撑腰,惠公的宝座可以说是稳如泰山。
可惜惠公言而无信,屁股坐稳后就派邳郑向秦国谢罪:“当初夷吾把河西许诺给您,现在有幸得立为君,和大臣们商量这件事,他们却纷纷反对:‘地是先君的地,君上流亡在外,怎么能擅自许诺给秦国呢?’夷吾力争不得,所以派臣来谢罪。”也没有把汾阳封给李克,反而夺了他的兵权。
惠公认为重耳在外,担心李克为乱,就派人赐死李克:“没有您,寡人不得立,但即使这样,您也杀了两位国君一位大夫,做您的君主不也太难了吗?”李克回答说:“不杀了他们,您何以兴立?想杀我,难道还找不到借口吗?居然这样说!臣遵命就是了。”于是伏剑自杀。
《史记》原文是“欲诛之,其无辞乎?”,这应该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最早版本了。
邳郑出使秦国未回,听说李克被诛,就游说秦穆公:“吕省等人其实并不服夷吾。如果重金贿赂他们,共同谋划驱除晋君,而入重耳,河西之事一定能够办成。”穆公应许,派人和邳郑一起回晋国,厚赂吕省等人。
吕省等人作为惠公的老跟班,怎么可能为了这点利益卖主求荣呢?于是向惠公揭发了邳郑的阴谋,并设计除掉了邳郑及其党徒七舆大夫,只有邳郑的儿子邳豹逃到了秦国。
惠公初立,就以雷霆手段剿灭了李克、邳郑一党,稳定了国内局势,又有识人之能,重用吕省等死忠粉,不愧为“贤”;但他背信于秦,诛杀拥立功臣,确实也难服人心。
在“国”与“信”之间取舍,确实很难,如果失了国,独有信又有何用呢?正如“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一样,惠公舍信而取国也可以理解。但他接下来的骚操作,是真正把自己推上了道义的风口浪尖!
惠公四年,晋国闹饥荒,向邻居秦国求粮。穆公征询百里奚的意见,百里奚说:“天灾哪个国家都会有,救济灾荒,周恤邻国,是国家道义,应该给他粮食。”
毕竟有家仇,邳豹于是建议:“此乃天赐良机,主公可以趁机讨伐晋国,一举拿下河西之地。”穆公却说:“晋君确实可恶,背信弃义,但晋国百姓何罪之有!”最终给了晋国粮食,运粮的车队从雍到绛源源不断。
转年,秦国又闹起了饥荒,于是向晋国求粮。晋君与大臣们商量,庆郑说:“您因秦得立为君,后来我们又违背赠地之约。去年我们闹饥荒,秦国不计前嫌,贷给我们粮食,现在秦闹饥荒来求粮,给他就是了,还有什么好迟疑商量的呢?”
大夫虢射却说:“去年天赐良机,把晋国送给秦国,秦国不知道攻取,反而给我们粮食。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晋国,难道我们要忤逆天意吗?请立即讨伐秦国。”
没想到惠公竟采纳了虢射的计谋,不给秦国粮食,反而趁机发兵伐秦。穆公大怒,也出兵讨伐晋国。晋惠公恩将仇报,师出无名,妥妥的小人行径;反观秦军则同仇敌忾,上下同欲,誓要报晋屡次毁约、忘恩负义之仇。
两军在韩原大战,惠公背信弃义,本就不得人心,临阵又更换御右庆郑,原因是庆郑多次讥讽惠公忘善背德,惠公认为“郑不孙”,也就是觉得庆郑不尊重他,导致本就低落的士气愈发消沉。结果晋军一触即溃,秦军以少胜多,俘虏了惠公。
秦国本来打算杀掉惠公祭奠天神,因惠公的姐姐穆姬(穆公夫人)求情,穆公本就是仁君,也不忍看夫人伤心,于是和晋侯订立盟约,答应放他回去。
晋侯让吕省等人归国通报国人说:“我虽然有幸得以归国,但愧对江山社稷,又有何面目面对父老乡亲,请占卜吉日,改立太子圉为君。”晋人听后都痛哭不已。
吕省回来后,穆公询问道:“晋国团结吗?”吕省回答说:“不团结。老百姓害怕失去惠公这个亲人,打算立子圉为君,说‘哪怕侍奉戎狄,也一定要报仇’。大臣们则拥护国君,知道是晋侯有错在先,随时准备迎接晋侯回来,说:‘一定会报答秦国的恩德’。因此,晋国不团结。”
穆公听后,觉得让惠公继续做晋君对秦国更有利,于是以诸侯之礼待之,馈送给他“七牢”,之后将其送回。
经此一役,惠公深刻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开始修明政治,注重教化。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发展国内经济上,感恩百姓于危难之际还不忘自己这个庸君,实施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为了缓和秦晋两国关系,惠公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又把女儿妾嫁到秦国联姻。穆公看到惠公这么有诚意,也把公室之女嫁给子圉为妻,并非常慷慨地将侵占的河东之地还给晋国。两国至此弭兵,即便后来秦灭掉了惠公夫人的本家梁国,晋国也没有出兵救援。
献公时期,南征北伐,虽然打了很多胜仗,晋国版图扩张了三倍之多,但实际上已经掏光了家底,再加上“李克之乱”,惠公即位时,晋国已经是强弩之末。经韩原战败,惠公认识到国疲民乏,开始关心国计民生,此后七年,晋国再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实力大增,为其后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惠公赢得了“惠”的美誉。
《二十四史》警世录:圣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误并不可怕,怕就怕一错再错,终酿大过,悔之晚矣!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956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