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学段、学习内容及顺序

    我们很多年以前就提倡素质教育,现在还在提,将来更不用说。一直提倡,一直提倡,常提不衰,常抓不懈。而且一手抓素质,一手抓应试,不可能两手同时硬,于是一手软,一手硬,硬的是应试,软的是素质,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却喊得震天价响。

    我想说说我国古代的教育,古代没有素质教育的概念,我只想说说古人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教育的。

    从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以来,古代教育的蓝图就已经规划好了,也可能在孔子以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很好的教育体制。子曰: “吾十有吾而志于学……” 你可千万不要因此以为孔子十五岁才开始学习。孔子“志于”的这个“学”是大学(当然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大学)。

      有必要先说说古代的学段。

      我们现在的学段为小学、中学(初中和高中)和大学,后来又发展到研博。古代学段很单纯,就是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与现在的小学和大学不同)。

    一般十五岁以前学“小学”,估计这个“小”是“小的学问”的意思。

    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受教育者小学阶段的学问到底小不小,看看学习内容就知道了。

    宋时朱熹编写一套小学教材,名为《小学》,内容包括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驾车)、书(阅读和书法)、数(算术)之文和事亲敬长之礼。

    其实在这套教材出炉以前,春秋时孔子所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他教他的学生也是这样教。应该是宋时有了印刷术,朱熹借着这个东风给它系统一下,印出来了。

    您分析下,古代的学生在读四书五经之前,是不是素质已经很高了?文武双全啦简直。就是不上大学,做一个生活型的人,也基本“什么事都难不倒,一直到老”。

      再读大学呢,继续深造深造,看看会是啥样子。

      大学阶段学习什么科目呢?有没有先后呢?放心,都进行了科学安排。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大学的入门课程应该是《孝经》,古人更讲究立德树人,而立德首先从孝敬父母开始。然后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孝经》和四书研习完了以后,再读《诗》《书》《礼》《易》《春秋》。

      有人说,上面不是说“如六经,始可读”吗,怎么变成五经啦?本来是“六经”的,因为其中的一种《乐经》失传了,现在只剩下五经了。

      我只能为小朋友们解经,不能改经,不然,我真想把“六”字改掉呢。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大学阶段的学科是四书五经,而且古代科举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四书五经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乐》已经散失了,根本读不到了,而且《三字经》上也只列举了五种经,一定让它“号六经”,也对不上啊。

      废话不多说,多说无益。古人四书五经都读熟了,就很有学问了, 可以参加高考(科举)啦。

      有人只是为了高考(科举),只读四书五经,读得好,成绩优秀,也能一步登天,“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以去赴琼林宴,可以打马御街前。

    怎么样,如果小学大学都修完,而且成绩合格,是不是已经是一个很棒的文科生了呢?

    但,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可分为“经史子集”,岂止四书五经所可囊括?努力治学的人就不会只这么狭隘,他们还会向“子”“史”“集”进军,这样的人才配叫做学问家。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985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