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大概念教学》读书笔记:单元设计的概念地图、单元序列和步骤

放大镜视角可以理解为“向内深挖”,要设计单元,就要向内深挖单元的大概念以及相应的单元本质问题等,并以大概念视角对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建构起概念地图。

放大镜视角

一、概念地图与思维导图的区别

概念地图是一条条由“概念”和“案例”构成的观念纵横交错形成的,概念地图包含本质问题和大概念,从而反映专家思维。

(概念地图一般组成元素有概念、观念、案例、本质问题、大概念)

概念地图的特点:

更能反映过程,并强调‘为什么’的联结”,围绕大概念来组织“概念”“案例”和“问题”等,不仅回答“是什么”,还关心“为什么”,它构建的是“地图”。

思维导图的特点:

通常仅将概念与概念关联起来,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专家结论,描述了“路线”,因此能促进快速的头脑风暴。

“时间的测量”概念地图

二、单元序列的类型与设计步骤

(一)常规型与创新型

常规型就是基本不打乱教材的课时顺序,将大概念融入其中。(比较容易操作)

常规型因为有了课时共同贯彻的大概念,教学的立意和定位就不同,具体教学体现为:

一些本质问题会反复出现;

上节课建构的大概念,下节课可尝试应用;

在复习课中统合各个课时的大概念,在真实性问题情境中进行迁移,体现对大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常规型单元序列开始热身练习)

创新型则是根据大概念重新组织课时。(能更紧密围绕大概念展开教学)

创新型可以打破原有的课时顺序,从大概念建构的角度来重新安排内容、课时和顺序,并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课型,如单元导读课、组文阅读课、深度讨论课、问题解决课等。

(二)单元内序列的设计步骤

1根据大概念对内容进行梳理

2创设单元内链接(根据单元内梳理的结果,明晰各大概念与各课时之间的关系)

3设计单元(时间)轴

“时间的测量”内容梳理

三、单元设计的步骤及评价标准

(一)单元设计的步骤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UbD(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模式的设计三阶段,也称“逆向设计”。它包括:确定预期结果(目标设计)、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评价设计)、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设计)。

单元设计都要以素养为导向,以大概念为抓手,重视充分理解后的迁移应用。此外,他们都同意将评价设计前置,以确保目标的实现,而过程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和评价展开。

反思:要得到什么(what)结果—用什么(what)来判断获得了结果—怎样(how)去获得这些结果。

(二)单元设计的评价标准

1单元目标设计参考标准:

①我提取的大概念是否能反映专家思维?

②我提取的大概念是否可被纳入概念网络?它的辐射面是否足够广?

③我提取的大概念是否能迁移到学生的未来生活中去,形成素养?

④我是否结合了内容和学情等,将大概念具体化?

2单元评价设计参考标准:

①我是否根据评价目标设计了评价的连续体?

②我设计的表现性评价是否反映了大概念的迁移?

③我设计的真实性问题情境是否具有真实性?

④我设计的量规是否能反映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水平?

3单元过程设计参考标准:

①我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探索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②我和学生的讨论是否面向现实世界,在讨论中我们是否体会到“无止境”性?

③我是否提供了让学生应用大概念的机会?

④我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3989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